企业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精选5篇)

企业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精选5篇)

企业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篇1

20xx年xx月国务院部署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体系建设被空前重视,迫切需要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普遍性并相对规范的信用建设的新路子,新模式。xx年,重庆市政府将社会信用分为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三大块,并率先启动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将牵头责任交给了市工商局。近几年,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重庆市工商局积极创新实践,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工商牵头,各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模式,对于当前国务院和其他地方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一、重庆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一)建立功能完善的信用体系建设平台

xx年,重庆市工商局争取市政府投资36.9万元,依托已经形成了三级联网的工商业务系统,开发并建成重庆市企业信用信息联合征信系统。该系统横向上,依托政府电子政务网,分别以市工商局、区县工商局为中心,与市级部门或区县部门相连;纵向上,依托工商业务系统,实现工商三级联网;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技术上实现全市范围内的信息征集和共享。

(二)建成庞大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

市工商局以工商登记、执法业务数据位基础,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信息征集目录,采用FTP方式、电子表格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向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公用企事业单位常态化征集整合信息,形成重庆市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截止今年7月底,联合征信系统已征集来自63个市级单位和40个区县的企业信用信息1890万条,其中工商以外部门的信息占55.5%。

(三)建立多种信息公开渠道

在市政府电子政务外网,政府部门可直接访问联合征信系统,根据权限,查询信息;在市工商局和40个区县工商局,设立对外查询服务窗口,社会公众可提交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申请,免费查询相关企业信用信息状况,获取信用证明;在互联网,社会公众可访问重庆企业信用网,免费查询企业身份信息。

(四)建立广泛的信用制约机制

在市监察局和发改委的支持下,xx年开展企业信用信息区县公共资源交易、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中应用试点,对存在不良记录的投标企业,给予制约;xx年,与经济信息委共同主导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信息数据库,推动食品安全信用信息、黑名单信息在项目审批、行政许可、税费减免等各项业务工作中的应用;此外,主动宣传企业信用信息在政府部门、司法机关以及公共事务管理部门业务工作中的促进作用,税务、人社、法院等部门先后将信息应用到开展税费清查、社保查补、劳动用工清理等社会管理活动中,两江新区等经济开发区、各级政府应用到招商引资活动中,银行应用到信贷业务工作中;倡导市场交易主体查询对方身份、信用状况,有效防范交易风险。

重庆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非常明显的成效:一是社会信用意识大大增强,近两年企业信用网、联合征信系统内网访问量以及信用证明出具量每年呈几何数上升;二是区县公共资源交易、工程建设等开展企业诚信信息应用试点领域的经济秩序明显改善,串标围标现象明显减少;三是社会管理程度明显增强,仅xx年,市地税局在股权转让环节税费清查中查补增收税费48 6万元,人社局企业参保率大大提高,逃避债务纠纷、农民工工资等社会问题也得到有效治理。

二、重庆做法的启示

(一)建立强大的信息征集系统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提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就是建立以信用信息系统为核心的社会诚信体系。重庆市工商局利用现有的三级联网的业务系统资源,和掌握的庞大的市场主体登记信息和行政执法信息,打造的重庆市联合征信系统,成为重庆市开展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载体。

(二)建立部门征信联动工作机制是关键

信用体系建设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建立信息征集、披露,解决信息不对称,通过对信息的使用,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我国的信用信息分布在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或政府公共事务管理部门,各个部门或系统都有不同的信息保密规定,信息开放非常有限。如检察院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住建部的施工企业的数据库,人民银行的信贷数据库,都严禁对本系统外批量提供。要打破部门信息封闭加强信息征集整合,必须建立畅通征信联动工作机制。

(三)畅通的公开共享渠道是重要基础

畅通的公开渠道是保证信息资源公开共享得以发挥作用的基础。从重庆的实践来看,多种公开渠道催生了社会各界信用需求大大增加,下一步,重庆市工商局还将借助强大的`互联网,延伸联合征信系统的网络触角,进一步促进信息资源在全社会的公开共享。

(四)信用信息在业务工作中的使用是落脚点

将的信息应用到具体的业务工作中,建立 “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失信惩戒机制,是信用体系建设的落脚点,也是信用信息资源发挥社会管理中作用的重要途径。从重庆的实践来看,信息使用可以应用在“公共资源交易、国家优惠政策享受审批、政府公共事务管理活动、招商引资、行政许可以及政府日常监督管理”活动中,并通过“量化评分、一票否决、信用评级、信用产品”等方式来实现。

(五)制度建设是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重庆市工商局争取市政府支持出台了《重庆市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公开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信息征集、公开共享的工作规范,争取将企业信用信息应用写入市政府的《重庆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区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监督管理办法》等业务规范性文件中,明确了国有资金投资工程招投标、食品药品安全等众多行业和领域开展企业诚信信息应用,争取市纪委监察局和市发改委的支持,将信息征集和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息应用分别纳入市政府、纪检监察的工作督察范围,从制度上保证了“信息征集、信息披露、信息应用”工作的顺利推行。

三、工作建议

(一)依托工商登记系统,建立全国信用信息征集系统和信息资源数据库

当前,工商系统已经建立国家工商总局、省级局、地市局、区县局、工商所五级联网系统,掌握着庞大的市场主体登记信息和行政执法信息资源,税务、社保等其他部门在业务工作中对工商信息资源有着很大的依赖性,在建立全国征信平台的建设上有着其他部门无可比拟的优势。建议工商总局争取工作主动,取得国务院支持,依托工商登记系统,建立全国信用信息征集系统和国家信用信息资源库,在省级及省级以下,以工商局为中心,对地方政府公共管理部门的信用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省级信息资源分库,汇集到国家工商总局信息资源库,形成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资源库。并以互联网为依托,反馈到政府机关、司法机关、公共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实现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公开共享。

(二)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标准

开展工作调研,充分了解各地信用体系建设征集系统和信用信息库建设情况,制定信用信息征集系统技术标准、数据接口标准,根据需求建立科学的信用信息征集目录、指标体系,实现全国信用体系建设一盘棋。

(三)建立畅通的联合征信工作机制

在当前我国部门信息公开有限的前提下,应通过一系列的制度约束,形成畅通的联合征信工作机制,以促进部门间信用信息资源的征集整合:一是加快信用体系建设的国家立法立法进程,将公共服务部门提供信用信息义务纳入法律范畴;二是将信息征集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管理,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进行有效的评估,并开展督察。

(四)强力推行信用信息在开展社会管理工作中的使用

一是争取国务院以文件等形式强制规定政府部门在公共事务管理活动中使用信息资源库,并综合利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对失信行为给予制约,形成跨部门的“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失信惩戒联动机制;二是推动信用报告、信用评级等信用产品的研发,推行信用产品在各项业务工作中的使用;三是以信用评价为基础,推行行业信用评价标准的制定和完善。

企业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篇2

为进一步推进供销社基层组织建设和社有企业发展,更好的研究解决其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根据《供销综合改革方案》和“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的要求,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有关方面的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供销社社有企业和基层社基本现状

(一)当前社有企业的基本状况

有供销社社有企业3个(归口供销社管理),企业由供销社全额出资,无龙头企业。截止20xx年底企业总资产达1338万元,所有者权益7万元,总负债1331万元。目前企业职工3人,其中2人为联社公务员兼职,1人临聘。近年来,我社尽管在社有企业改革上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困难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

1、是社有企业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社有企业经营观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依然保持传统经营理念和传统的经营模式。

2、是社有企业机制还比较落后,体制改革后,阵地缩小,社有资产流失,经营不死不活,实力锐减。

3、是经营模式单一,经营方式落后。由于企业门店经营大多实行个体承包租赁经营形式,既没有发展连锁超市的设施条件,也没有做大做强的经济基础,加之经营模式还保持传统。

4、是人才缺失,疏于管理。在经济转型时期,放松了对企业的监管,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从而导致流失了部分社有资产,流失了一批人才。放走了一批业务,留下了一堆债务,这些问题直击社有社有企业的软肋,大伤社有企业元气。

(二)基层社基本情况

1、我县供销系统,现有基层社3个,村级经营服务网点36个。我县供销社加强基层社自身建设,坚持开放办社积极吸纳和培养各类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积极推进基层社和村级经营网点改造,按照强化合作,农民参与,为农服务的要求,通过盘活资产,项目扶持,企业带动,社村共建等途径,积极推进基层社不断发展,增强实力和活力。

2、充分发挥村级经营网点作用,各分销店统一挂牌,统一管理,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资料供应和服务,有效提升了基层社和各经营网点的服务功能,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欢迎,提高了基层社的社会形象。

二、主要做法

(一)基层社建设方面

1、基层供销社是供销社为农服务体系得以建立的重要环节,是党委政府直接领导,又根植于“三农”的系统经济组织。因此,我社广泛吸收农村有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经营规模较大,证照齐全的个体经营户加入村级经营网点或基层社,并结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农业相关部门对基层社村级经营网点农产品标准,基地建设,专业合作社发展,测土配方肥施肥等工作,给与必要的支持和合作。

2、推动基层社与农民合作社的融合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密切于农民的利益链接,实现组织,产业,利益等方面的融合创新,把基层供销社办成农民合作社经济组织,坚持“为农、务农”的宗旨,敢于在基层供销社重组中打破传统模式,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紧扣社会需求,紧跟改革实际遵循市场规律,尊重农民意愿。

(二)企业发展方面

一是成立理事会、监事会。供销社社有企业理事会成员由县社主任、副主任兼职,企业业务人员由县社公务人员兼职,供销社通过监事会、理事会对企业进行全面监管。目前供销社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够完善,有效制衡的股东会、理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三会一层”制度尚未完全建立。二是供销社社有企业既承担部分政府职能服务“三农”的职责,又作为自负盈亏、追求利润的经营实体,以效益化和为“三农”服务等多重目标对社有企业进行监督管理,造成社企难分。若干内设机构仍是以行政化的手段管理企业,未能以价值化、市场化操作方式管理企业,难以对社有资产进行全面、协调的升值管理。三是加强重要经营事项的.监管和资产收益管理,建立社有资本经营制度,切实管好社有产权。四是坚持完善监事会制度,强化监事会功能,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充分发挥监事会对企业财务活动和经营管理行为的监督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社重组,重建迫在眉睫,近年来,全系统积极推动参与农业产业化改造基层社的改革实践,但我县基层社在改制中采取简单的处理方法,把基层社资产处理或被其他单位无偿占用,人员走光,使基层社在改制后不复存在,使县联社组织基础削弱,基层社的重组重建已成为摆在县社面前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思路窄,对基层社最终办成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信心不足,精神不振,没有在参与农业产业化改造中有所尝试和创新。

(三)社有企业经营业态陈旧,经济基础薄弱,资产质量低劣,缺乏专业人才。

四、对策和建议

(一)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是健全“运行有序”的行业指导体系。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按照“农服、农技、农事”的原则,由供销合作社,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种养殖业大户、涉农企业事业单位、协会和其他相关组织、个人等参加组成农合联。聚合涉农服务资源,搭建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建立为农服务保障机制,构建生产合作,供销合作的县、乡(镇)两级体系。在组建农合联的基础上,加强对农民专合社的竞争力,同时组建农资配送中心、电商服务中心、农技服务中心、会计服务中心等提供服务。拟计划今年9月底前完成组建,与供销社实现一套人马,两个牌子,多部门协作模式。

(二)推进“三联”模式,构建基层组织的新体系。

结合县情,加强供销社基层组织建设是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关键。通过“联户建店、联乡建社、联资建企”的方式,迅速夯实基层供销社。

1、联户建店,通过在产业相对集中成熟的村,把散户大户组织起来,以大户和技术户经营农资农家店来带动指导村民绿色科学种植,农肥农资的合理正确使用。在前几年已有电商通吃小站,万村千乡农资农家店的基础上,20__年前实现村级全覆盖。

2、联乡建社,扩大基层组织的网络覆盖。针对全县乡镇分布和乡镇恢复供销社资金不足,业务开展困难,以及已建供销社经营服务能力运行不规范等情况,集中资源和力量,连片建设跨行业,跨区域,经营范围覆盖广的供销合作“中心社”。具体为桃坪中心社、通化中心社、薛城中心社、杂谷脑中心社、朴头中心社、米亚罗中心社;县建为农服务中心1个。力争20__年前服务全覆盖。

3、联资建企,探索经营服务的合作模式,针对我县社有企业薄弱的现状,整合部分国有资产、社有资源、民有资本,发展混合制经济,壮大社有企业。通过与阳光绿源公司合作,与省州社有企业合作,与部分农投公司合作,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

企业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篇3

党的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省政府提出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中布局。省国土厅也提出探索优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结构布局,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节约高效利用。本文以沭阳县为例,结合 五新 大调研大讨论活动,通过搜集相关数据,深入基层群众走访调查、召开基层干群座谈会,对探索农村建设用地布局优化提出一些粗浅的思路和看法。

基本情况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沭阳县是全省三个省直管县(市)之一,下辖40个乡镇(场,街道),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0.9万人口,人口密度830人/平方公里。20xx年,全县实现gdp543.5亿元,增长12.4%;财政总收入100.09亿元,同比增长24.9%;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58.16亿元,增长19.2%,总量继续稳居苏北23县(市)首位,位居全省47县(市)第11位。在第十三届全国县域经济和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评比中,位居第51位。沭阳人口多,发展主体多,用地刚性需求大,经济发展快速,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加速提升期,社会经济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发展、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发展的新阶段;二元社会结构向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的突破时期。因此,建设用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面临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

全县农村建设用地现状。沭阳县土地面积344.84万亩,其中:农用地268.97万亩、建设用地61.5万亩,未利用地15.13万亩,土地开发强度17.6%。农村建设用地37.8万亩,占建设用地总量的61%,其中:农村居民点36.9万亩,占比为97.7%,涉及图斑3.4万个,主要是宅基地;采矿用地0.6万亩,占比为1.6%,涉及图斑293个,主要是窑厂;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0.3万亩,占比为0.7%,涉及图斑413个,全部是坟地。农村户均建设用地0.99亩,户均宅基地面积0.97亩。

农村建设用地布局优化必要性。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有限国土空间面临承载规模更大、强度更高的经济社会活动。《中国土地政策蓝皮书(20xx)》称,20xx年我国土地供需矛盾仍然尖锐。近年来,国家通过加大土地供应,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虽然在一定程度一定时间和一定区域范围内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但土地瓶颈制约未得到根本破解。我省土地开发强度已经达到21%,苏州、无锡已接近30%,我县虽然低于全省平均值,有一定的增量空间,但省政府要求到20xx年全省土地开发强度控制在22%以内。这也逼迫我们未雨绸缪,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以存量挖潜为主。国家下达我省20xx年耕地保有量为7126.95万亩,20xx年全省耕地面积6906.45万亩,要落实20xx年耕地保护任务,需净增耕地220.5万亩。加之,全省补充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必须加大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力度,才能确保耕地保有任务的落实。

农村建设用地布局优化可行性。①符合国家土地管理政策。20xx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xx〕28号)明确提出: 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②符合我省节约集约用地政策要求。《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苏发〔20xx〕6号)提出: 在同一乡镇范围内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的,在确保先垦后用、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的前提下,由省国土资源厅统筹安排、严格监管,纳入国土资源部农村土地整治监管平台 。③符合我省土地总体规划规定。《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xx 20xx年)》要求:按照《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推进农村居民点的迁并和整理,撤销偏、小、远及布局不合理的自然村,鼓励农村人口向建制镇和镇村布局规划保留居民点迁移,逐步缩小农村居民点用地总规模。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组织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加大农村废弃土地和闲置宅基地整理力度,开展迁村并点、退宅还田。④符合我省规划指标下达模式。在规划修编期间,省国土厅考虑到全省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已突破20xx年规划调控指标的实际,采取新增城乡建设用地规划空间与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相挂钩的办法,在不突破规划控制规模的前提下,下达规划流量指标。⑤符合农村地区当前发展实际。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人口大量减少,为农村建设用地布局优化试点提供较为充足的空间。我县废弃低效闲置工矿用地和农村居民点,呈现建筑结构简单,年代较长,质量不高的特点,因而搬迁成本较低,加之,农民渴望改善居住条件,进城入镇,搬迁愿望强烈;县乡政府着力改变农村面貌,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家庭农场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对农村建设用地布局进行优化难度低,政府易操作。

存在问题

土地低效利用。目前,我县城镇化率49%。据此可推算出,全县农村实际居住人口约23万户,按我县目前户均宅基地0.9亩测算,约需农村建设用地20.7万亩。而从土地利用现状看,全县农村建设用地近37万亩,也就是17.7万亩农村建设用地处于闲置低效状态。根据县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县农村共有农户38万户,与实际居住户数相比,有15万户房屋是空置的,空置率达39%,按户均宅基地0.9亩测算,13.5万亩宅基地闲置。从我们抽查了解情况看,每百户中有15-30户农户在县外、县城及镇区购房,空心村现象普遍。

企业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篇4

内容提要: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反腐方针的要求,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创建和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时代需求。借鉴传统廉洁文化的精髓,确定廉洁文化建设思路。合理设计,确保廉洁文化建设实效。

关键词:供电 廉洁文化 研究

中央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洁文化进企业,引导企业廉洁诚信、依法经营。供电企业的工作关系国计民生,联系千家万户,担负着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供电企业是腐败问题的多发区,面临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在腐败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中,文化的因素不容忽视。一种文化一旦被人们所接受,它对人的行为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将是根本的、长期的、广泛的。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反腐方针的要求,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创建和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时代需求。供电企业应切实增强抓好廉洁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因地制宜开展廉洁文化建设。

一、开展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廉洁文化建设是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客观需要。“基业常青,文化制胜”。企业是否具有发展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拥有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可焕发员工昂扬向上的精神,塑造和衷共济的优秀团队,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发展战略。

廉洁文化建设是端正行风的重要保证。供电行业作为重要的公用服务行业,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培育全体员工“依法、依制度、依程序”办事的思想意识,教育员工在工作中正确行使权力,认真履行职责,这对于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维护广大电力客户的切身利益,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廉洁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内在要求。构建和谐企业致力于推行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把员工素质的提高、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视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廉洁文化建设,强调人文素养,彰显人文关怀,通过文化引导员工正确处理各种利益管理,调动和激发员工“尚清廉”的自觉性和“成事业”的创造性,确保员工人生平安、家庭幸福,进而实现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廉洁文化建设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的必然选择。多年来,我们抓党风廉政建设,主要靠“制度反腐”。而腐败行为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行为主体的思想动因。廉洁文化以鲜明的态度批判腐朽文化,给人以坚定的理想信念、远大的目标追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员工确立反腐倡廉的思想观念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和感召作用。注重廉洁文化建设,党风廉政减少和反腐败斗争就有了先进文化的支撑,势必增强“制度反腐”的效果。因此,廉洁文化建设是供电企业深入反腐倡廉的必然选择。

二、吸取传统廉洁文化的精髓,确定廉洁文化建设思路

中国历代都十分重视廉洁文化,孕育出大量廉洁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早在《周礼》中就对“廉”提出了六种具体标准,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辩”,主要是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智等六方面的要求。《吕氏春秋-忠廉》有“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为廉矣”的论述,清朝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讲了“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等。一些单位也出现了许多廉洁观的表述,如“明廉志,修廉德,重廉行”、“廉洁是业绩,也是生产力”、“人人思廉,全员助廉”、“洁身自好,公正清廉”等等,进一步丰富了廉洁观念。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廉洁自律方面。郭允礼曾提出“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局名言点出了自律对于廉洁的重要性。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自我管理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廉洁行为的具体要求。因此,许多单位提出“贵不忘道,穷不忘操”、“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等价值观,从不同侧面阐明了自律理念。二是勤政清政方面。勤政观体现了中国传统管理理念,有着广泛德认可度。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是受人推崇的一种领导风格。许多单位提出了自己的勤政观,如“恪尽职守,励精图治”、“为人师表,身体力行”、“淡薄名利,忠实履职”等,都是围绕勤政思想展开的。清政观是指明智执政、清白做人,是廉洁文化的主要价值观表达形式。一些单位提出的“两袖清风,一身正气”、“领导就是服务”、“真诚接受监督,实施阳光工程”等,都属此类价值观。清政观可以告诉员工,做事头脑清醒,为人一身清白。三是克己奉公方面。廉洁文化强调处事公正,孔子在《论语。颜渊》中指出“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秉承这一著名观点,提出了“清、正、廉、明”、“公而忘私、克己奉公”等说法。在生活态度上主张朴素从俭,这更加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一些单位提出许多的从俭观念,如“俭以养性”、“艰苦奋斗,勤俭创业”、“以廉为荣、以俭为美”等,赋予从俭理念以丰富的表达形式。

通过以上研究,可有效为企业廉洁文化定位,为企业廉洁文化的提炼找到方向和思路。

三、合理设计,确保廉洁文化建设实效性

廉洁文化反映了企业管理高层次的追求,是强化企业战略执行的重要保证,只有得到员工的一致认同,才能取得实效。

廉洁文化应明确四项设计原则:一是原创性。廉洁文化要在表现方式和信息内容上具有独创性,要通过用一种新颖而与众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更多地吸引员工的注意力,让广大员工发现习以为常的事务中的新含义,并在头脑中形成持久的印象。二是实用性。要注重对企业传统廉洁文化的继承和提炼,确保公司廉洁文化的大众化,使廉洁文化真正成为为企业发展服务的管理工具。三是系统性。廉洁文化应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联,具有内在逻辑性。四是人文性。廉洁文化建设是企业对员工的成长过程和未来人生的最大关心、关怀,运用文化的表达形式,充分发挥人文感召力,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员工如何廉洁、怎样做人,起到熏陶作用。

廉洁文化建设要确定相关模式。在建立廉洁文化体系过程中,要按照既定的建设模式,将廉洁文化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全过程和员工学习、生活、工作各方面。廉洁文化的文件体系应包括理念和行为组成的《廉洁文化手册》及《廉洁文化制度规范》等部分。系列文件需在全体员工中进行宣教和普及,为廉洁文化建设奠定基础。

四、注重文化渗透,推动廉洁文化落地入心

廉洁文化从策划、归纳、产生到员工认知、认可,中间有一定的距离。要根据不同群体对廉洁文化多层次的需求,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设施、活动载体引导人、凝聚人、鼓舞人,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廉洁文化素养,营造反腐倡廉的良好氛围。一是要注重将集中宣贯和日常宣贯相结合,做到廉洁文化宣贯、普及经常化。组织召开廉洁文化宣贯会议,对廉洁文化体系文件进行集中宣讲。开展主题教育、警示教育,设立廉洁文化专栏、专题网站等进行媒体传播。通过廉洁承诺、征集廉洁理念、开展廉洁文化“四进”活动等进行文化渗透。通过建设廉洁文化载体,如廉洁桌牌、廉洁标语、廉洁橱窗等,使廉洁文化深入人心。二是要注重关口前移,营造尊廉崇廉的风尚。不仅要注重针对全体员工建立通用行为规范,还要注重针对不同岗位的特殊性,实行岗位廉政标准,使廉洁文化深入到员工具体岗位职责之中,起到强化理念的作用。三是注重效果追踪,实现对廉洁文化建设的持续改进。可在一定范围发放认知度调查问卷,对廉洁文化实现水平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完善,长此以往,达到廉洁文化持续改进的目的。

五、健全完善内控机制,实现廉洁文化建设常态化

廉洁文化重在建设,贵在实践。要逐步健全完善内控机制,实现廉洁文化建设的长效运作。

一是组织领导机制。各级领导干部是廉洁文化建设的第一倡导者、第一设计者、第一宣传者和第一实践者,在廉洁文化建设重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要把廉洁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反腐倡廉“一把手”工程重,在目标、措施、财力等方面给予保障,保护好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使廉洁文化理念融入到企业管理的实践中,最终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二是目标责任机制。把廉洁文化建设的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实行目标管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三是评价激励机制。对廉洁文化建设工作情况进行量化分析与评价,与各单位工作考核联责挂钩,激励各单位和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到廉洁文化建设中来,推动廉洁文化建设深入开展。

企业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篇5

一、调研目的

为全面了解xx企业文化现状,确立xx企业文化建设的步骤和目标,准确地优化和改善本公司企业文化。

二、调研方式

本次调研面向公司全体员工,软件技术人员协助提供“问卷调查系统”,采用网上无记名调查。

三、调研基本情况

调研自11月9日起,至11月14日中午12:00正式结束。共计62人填写问卷,参与人数达到公司总人数的87%,调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四、调研反馈

(一)员工队伍中,30%为入职不到半年的新员工,43%入职半年至一年半,一年半至三年的为10%,17%为工作三年以上的老员工。具体如下图

(三)在个人积极主动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的调查中,37%的员工认为“是”,53%的员工认为“一般”,两项合计占比90%。

(四)53%的员工认为在中海比较清楚公司的发展战略并充满信心,43%的员工选择了“没有感觉”。

(五)85%的员工认为本部门内部关系良好,同事之间互帮互助,没有一个人选择“不是”,一定程度上看出公司各部门内部员工关系比较融洽。61%的员工认为跨部门的沟通比较顺畅,选择“没感觉”和“不是”的分别占比25%和12%。

(六)62%的员工认为公司管理制度比较完善,各项管理有章可依,30%的员工认为“没有感觉”。58%的员工在中海有着明确的职业规划,33%的员工对此“没感觉”,据此需要进一步强化中海的员工们在公司的职业发展规划,使其进一步明确自己的阶段目标和人生梦想。

(七)在对“《中海视界》将来做成何种形式的调研中,59%的员工认为可以沿袭现在的形式即电子杂志,36%的员工认为可以办成纸质杂志。

(八)关于xx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80%的员工觉得“比较模糊”或“感觉不到”。说明中海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需要明确目标、稳步推进,需要切实让员工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存在。如下图

系统培训、人际关系融洽、制定吸引人才的长远目标、工作更有挑战性,以上五个因素的选择率均在50%—60%之间。

五、调研中呈现的问题

本次调研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将近90%的员工反馈,已经很明确的看到了中海目前的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和个别方面需要努力的地方,比如推进企业文化的知识普及、推进跨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丰富员工活动、健全公司内部培训学习体系、以人为本培养留住人才等等。

六、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根据本次调研中反馈的问题和员工需求,结合目前的企业文化整体环境,企业文化专员对个人岗位工作的基本思路和目标是:着眼发展愿景和会精神,立足本职岗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公司内部到行业中,逐渐增强员工对归属感和事业感,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感受到中海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和推动力。

具体来说,争取能半年内完成中海企业文化的表层改善工作,包括企业宣传栏的定期更新和维护、VI系统的完善、员工活动的丰富多样、企业内刊和的提升与完善、员工人文关怀的`宣传和跟进;一年内能够辅助公司建立健全企业文化行为规范层次的提高和完善,如建立xx企业文化推进机制、企业文化考核机制等;一年后至两年内企业文化推进机制基本成型,能够做到企业文化层次体制健全、制度完善、内容规范,各项文化宣传工作有章可依,企业理念层次、行为规范层次、企业文化传播网络、企业内部典型人物事迹相辅相成、各司其力。

七、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若干计划

1、争取在11月25日前完成企业文化宣传栏的提升改造,并做好宣传栏的定期更新与维护;

2、根据总经办四季度工作安排,在12月20号之前完成企业宣传册的总体设计构思和一稿的编校工作;针对公司VI系统的现状,争取能在12月中下旬完成中海讯通VI系统的完善以及辅助中讯利盟初步建立VI系统,力求中讯利盟企业识别系统的导入能够高起点、高标准、更规范。

3、在12月1日前形成企业的美化提升方案报请领导审批,争取十二月中旬能将中海的企业提

升美化工作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

4、考虑建立“中海讯通员工信息(短信)服务平台”,即以某个软件或手机号码为载体,将中海全体员工作为服务对象,兼有中海内部“手机报”、“温馨关怀服务台”、“重大会议活动信息服务”的功能,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在员工生日当天或重要节日发送公司名义的短信祝福或根据天气等实际情况发布的温馨提示;公司重要事件、重大活动或会议的提示提醒;公司新闻、内刊发布的实时链接推送。

5、考虑配合企业文化培训工作执行双向推进机制,即在面向全体员工开展培训的同时,针对公司发展愿景和战略目标、阶段成绩、重要部门的战略规划、人才梯队建设、技术创新、内部管理等重要话题,通过对周总、中讯利盟、软件研发中心相关负责人的访谈(通讯作品发布在官网和第30期《中海视界》),形成上下互动、多方位宣传的效应,为公司年会的召开、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6、提升公司固有活动如员工生日会等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丰富健全公司内部活动,如开展摄影大赛、企业趣味运动会、征文比赛等,至10月,基本达到每个季度一次公司活动并将其惯例化。

7、逐步提升中海企业宣传的层次和效果,从内部宣传着手,从提高新闻稿件的更新发布质量起步,力求在初能够主动挖掘内部新闻和宣传点;同时通过人物专访、事迹推广、工作通讯的方式,或走近优秀员工、或对阶段工作深度解读、或深入行业内部与前沿、或进入工作前线,将中海的宣传工作人性化、软化、细化。

8、协助人事行政相关负责人建立中海员工的职业规划跟踪、关怀机制,在让内部员工看到企业前景的前提下,确保其有目标、明使命、不茫然、有动力,力求通过对员工职业规划的跟踪关怀,逐步减少人才队伍的流动性,增强员工对中海的认同感和事业心。

8、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探索,在十月前考虑建立中海讯通企业文化推进的整体机制和架构,通过对文化建设制度的修正和完善,将企业文化建设目标明确、责任清楚、可考核、可量化。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