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500字优秀13篇

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蒙学教材之一,是一部针对儿童的行为规范,全部需要身体力行,执行力与示范性很强的读物。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弟子规学习心得500字,方便大家学习。

《弟子规》读后感 1

暑假里我把蔡礼旭老师讲的《弟子规》从头到尾看了两遍,深感相见恨晚,为什么我们小时候没有学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么宝贵的精神遗产?我对现在的教育模式,价值体系产生了很大怀疑。

《弟子规》讲述的是看似很浅显的如何待人接物和修身养性的生活习惯,可这些貌似浅显的语句做起来很不容易。如果从小时候就学《弟子规》,会对孩子一生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即使小时候不懂具体的意思,会在以后生活中慢慢领悟到《弟子规》的正确性。《弟子规》是帮助孩子大好人生根基的很好的基石。

我感悟最深的有这几句话:“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言”,“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现在网络也好,电视也好,为了一己私利,充斥着许多色88aa情暴力,奇奇怪怪的新闻与广告,变相的宣传了“恶行”,他们要为社会大众负责啊!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武力是智者不忍,不屑于使用的,因为他往往是没有效果的工具。

后面两句是教人不要恶语伤人,不要多嘴多舌,俗话说祸从口出,要人小心处世。

还有许多句子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并践行,《弟子规》真是简单话明大道理,体现的是中国老祖宗的智慧。

《弟子规》读后感500字 2

“弟子规圣人训”弟子就是学生,规就规范。《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学生的生活规范。

《弟子规》一共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八部分。总叙就是总的'概括一下后面的七个部分。入则孝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心里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出则弟就就是在社会上能够顺从长上,能够顺从长上,能够奉事兄长。谨是指我们行为上要谨慎,不可放逸。信就是指言语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人无信则不立。泛爱众就是与朋友在一齐相处要讲平等博爱。爱人者,人恒爱之。亲仁就是亲近仁者,以师是之,要跟他学习。仁者无敌。余力学文就是除了以上六个部分所学习的之外,如果有剩余的时间和精力,就要好好地学习其它有益的学问。

《弟子规》的每一部分都教给了我一个道理,入则孝告诉了我要孝顺,出则弟告诉了我要奉事兄长,谨告诉要谨慎做事。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我必须要严格遵守《弟子规》中的知识,《弟子规》必须会让我比以前更加好。《弟子规》适合所有学校与各种年龄的人诵读他能够帮忙人们建立明确的价值观念。养成敦厚善良的心性。同是对家庭的和谐,社会风气的净化,也必然有莫大的助益。

《弟子规》对我十分有益,在学习与生活中我也必须回按照《弟子规》。

弟子规读后感500字 3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从上学期开始,我们一遍遍诵读着琅琅上口的《弟子规》,一次次聆听着《弟子规》给我的深刻的教育,《弟子规》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给了我很多收获,很多启发。

《弟子规》中的一字一句就像一位智者的亲切教导,下头,我就来谈谈让我体会最深刻的一条吧。“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父母教你的时候,你应当及时回答;父母叫你去做一件事时,你不能够拖拉;父母教育你时,你应当静静地听,即使父母错了,也不能责怪他们。但对照我的行为却常常相反:晚上,我正在看电视,妈妈叫我去吃饭,我一向没有应声,直到妈妈走过来,我才及不耐烦地答应了。可是,自从我学习了弟子规之后,就再也没有这样过了,因为弟子规让我懂得了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道理。

是啊!弟子规就像一位无声的教师,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教育着我们,默默地开导着我们,让我们健康的成长着。读了《弟子规》,让我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密钥,指引着我们的人生道路,丰富我的知识,充实我的生活,让我沉浸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

除了这些,《弟子规》中的许多地方也是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感悟、体会的,只要同学们认真体会,必须会悟出其中蕴藏的许多“瑰宝”!

同学们,让我们来细细地品味《弟子规》吧,他会教导我们怎样学习,怎样做人,它就是我们身边的良师益友,是我们的学校沉浸在《弟子规》的洗礼中!

弟子规读后感500字 4

今天早上我背诵了弟子规的总叙和入则孝,虽背的滚瓜烂熟,但其中的意思一点也不理解,经过访问同学,使我明白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他的意思是说“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生活中小心谨慎。读完后是我非常震惊,又非常羞�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一句话是说:“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以前自己非常自私,对谁都不好,别人一对不起自己,就憎恨他,甚至从不再搭理他,自己还总是自以为是,有一点成绩就不知自己是谁了,只知道自己今天学了,就不学了。尽管没学会仍装着学会了,当别人来帮自己时,自己却自学非学,有人请叫自己,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真是没法说。以后一定改这些臭毛病,一定让好的习惯代替他。

弟子规真是博大精深,他不仅时一本好书,而且教育了炎黄后代!

弟子规读后感400字作文 5

《弟子规》里面有两句话:“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意思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更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在学校,我虽然是个女孩子,但是比男孩还淘气,有时会摔伤,回家,妈妈是既生气又心疼。我有决心要改掉乱跑乱跳的坏习惯。下课,我就静静的坐在教室里看书,有时候,就到操场走一走,渐渐的,我变文静了。不再碰伤自己。妈妈说“让妈妈不操心,这才是孝顺的好孩子!”

妈妈最担心的是我走丢。有一次,我跟同学去玩,没有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到处找我都找不到,可急坏了爸爸妈妈。最后找到我,爸爸骂了我一顿。我很委屈,不就是一点小事吗?干嘛对我这么凶?后来我才知道妈妈太害怕了。把这件事情发到了班级的QQ群上了。有一个家长说:你以后要把女儿教好呀!原来是我做错事,让爸爸妈妈受惊吓。他们才会这么生气,我真的太不孝顺了。

妈妈给我买了一块儿童定位手表,我就能随时和爸爸妈妈保持联系了,我用得很开心,爸爸妈妈也不用担心了。我很快乐,爸爸妈妈也说我孝顺。

孝顺父母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护自己身体,让父母安心,保护心灵的健康,就是最好的孝顺。

弟子规读后感400字 6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是我从小就喜欢背的一本书,名叫《弟子规》。以前我很小,不知道书里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现在,我已经能领会其中深意了。它告诉我们的。是如何做人的道理。

我记得最深刻的两句话是“父母命,行勿懒”和“出必告,反必面”。记得二年级时的一天,妈妈说了很多遍让我把垃圾倒掉,可是因为家住六楼,所以我不想去。妈妈很生气,她说:“知道‘父母命,行勿懒’是什么意思吗?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应该帮妈妈做点什么?”就这样,我真正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乖乖地倒了垃圾,倒完之后妈妈还表扬了我。渐渐地,我会主动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了,妈妈觉得我真的长大了。

记得还有一次,那是去年暑假,我刚做完作业,想出去玩又担心妈妈不同意,于是偷偷地跑了出去,中午也没有回家吃饭,直到下午肚子饿的时候才回家,到家后被妈妈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妈妈说:“出门时一定要告诉父母什么时候回来,你这样做对吗?害得妈妈在家担心了一天。”我知道自己做错了,也明白了“出必告,反必面”的意思。

现在,我不管做什么事都会先想一想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而这也是《弟子规》教会我的。

弟子规读后感500字 7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弟子规》,《弟子规》被称为我国的国学,是我国清代非常流行的一种启蒙课本,用三字一句的方式进行伦理道德的教育,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的教诲要恭敬认真地听个明白;父母的责备、批评,应该虚心、顺从地接受。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同龄孩子学习不肯用功,非常贪玩,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及时完成,甚至不听老师和父母的话,学习成绩就不能提高。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尖酸刻薄的话,下流不干净的话,千万不要说。粗俗无赖的不良习气,要坚决戒除掉。经常有许多小朋友喜欢说脏话,既不文明也不礼貌,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要是老说脏话,长大了就改不了这个坏习惯。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什么人都必须互相关心爱护,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我们小学生不管成绩好坏、家庭条件如何,从小就要养成谦虚谨慎、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优秀品格,团结一致,长大了才能为国家做贡献。

《弟子规》这本书上的好句很多,意义也非常深刻,值得我学习一辈子。

弟子规读后感400字 8

今天,妈妈陪我一起读古人李毓秀写的《弟子规》,读到“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这一段话时,妈妈停下来,告诉我,这是要小朋友们早上要早起,晚上可以稍稍晚一点睡,这样学习的时间就会相应长一些。因为人的一生匆匆而过,时间苦短,很快就会老去,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时间,多做点有意义的事,多学点知识,长大以后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国家的栋梁之材。

我不太明白妈妈的意思,妈妈笑了,问我:“我的好宝贝,你想不想做一个能干的人?想不想别人问你什么,你都能很清楚地回答?”

我用力地点头说:“当然想!我希望朋友们问我问题的时候,我可以很骄傲地告诉他们是什么,让他们觉得我很棒,什么都懂!”

妈妈笑了:“那好,记住《弟子规》中的'这一段话,你现在是小学生了,不能一天到晚想着玩了。以后早上要早起,晚上适当地晚睡,利用多出来的时间多看看书,多学习,至于玩耍嘛……”妈妈故意顿了一顿,见我着急了,才说:“学累了,可以适当地玩一玩,放松一下。”

“哦,好的,谢谢妈妈!”我高兴地抱着妈妈,在她脸上重重地亲了一口:“我一定会记住的!”

弟子规读后感500字 9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还记得春秋末期鲁国的儒学家曾参吗?还记得他为了遵守诺言将自己家中的猪杀掉的故事吗?他当时对妻子说过一句话:“孩子是不能欺骗的,他不懂事,还没有辨别能力,首先接触到的是父母,所以什么都跟父母学,你现在哄骗他,等于是在潜移默化的教他学会欺骗。”

这不正是弟子规中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吗?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家人都骗,那么,他肯定也不会像华歆一样对待生人了吧?所以肯定是一个不可交往的人,是一个没有诚信,对社会起不到良好的作用的人。

除了诚信,我们还要懂得“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要悉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而不要一说你不好就翻脸,所谓“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就是这个意思吧。

其次还有“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我们明白:“看见别人的优点,就要努力去学习,看见见别人的缺点,就要先看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然后想办法去改正。就连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不也说过吗:“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吗?

学习《弟子规》的过程,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思想升华的过程,这将对一个人的成长带来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这样,生活才会变得更加踏实和美好,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谐。

弟子规读后感500字 10

暑假的最后15天,我读完了由钱文忠解读的《弟子规》,读完了这本书,我心生愧疚。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中的总叙。其中,“首孝悌”对我感触很大。

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谁都知道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指的是父母叫你,你的回答不能迟缓,父母叫你做的事情,你得立刻去做。

生活中,父母叫我去拖地,我嘴上说“马上马上”,人却呆在原地,若无其事地看看书,时不时写几个字,非要妈妈大动肝火,才去干。《弟子规》还要求我们,就是亲人不喜欢我们,也要恪守孝道,孝顺父母。父母有错,要提出让他们更改,说的时候要和颜悦色,不可以漫骂长辈。

之后是“出则悌”。“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意思很明确,吃饭、落座、走路时,长辈要在前面,小辈要在后面,这样才是对长辈起码的尊重,生活中,我总爱逞能,跑得快,把长辈甩在后面,穿衣、吃饭也抢先,总以自己为中心,这样做是不对的。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指你拿一个容器,空的也要把它视为满的;进入一个房间,没人也要视为有人。

这样才能时时刻刻鞭策、警醒自己,使自己不容易犯错。

《弟子规》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道理,让我受益终生,我会让它时刻鞭策我,使我言行一致。

弟子规读后感500字 11

学校发给我们一本《弟子规》小书。开始我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不懂什么意思。这天,在老师的指导下又把《弟子规》拿出来认真地读了一遍,原来《弟子规》是中国传统圣贤教育的书籍,它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的思想道德理念传承给我们。使我们懂得了什么叫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勤俭节约,宽容超多,什么是亲情,友情等等……

以前我不懂得孝敬父母,常常惹父母生气。有一次,妈妈把饭做好以后放到桌子上,喊我吃饭,我被精彩的电视剧迷住了,没有答应。妈妈一而再再而三的喊我吃饭,我不耐烦的回答:“你们去吃嘛,我一会再来,喊我干什么嘛。”妈妈说:“饭快凉了,快点来吃吧!”我还是等电视剧完了之后才到饭桌上去吃饭。还有一次,妈妈正在厨房里干活,叫我帮她把地扫一扫。我根本就没有理她,只是在电脑上尽情的打游戏。妈妈过了一会又喊了:“你把地扫了没有啊?”我还是没有听见。妈妈生气的说:“你这孩子,没有听见我叫你吗!”

这天,我读了《弟子规》的入则孝,我很后悔。尤其是有看见后面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说“父母叫我们,就应及时回答,不好慢吞吞的。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辞偷懒。”反思我自己的行为,羞愧之心悠然而生。勇于承认错误是一种美德,此刻,我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

《弟子规》是一面镜子,我要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弟子规读后感400字 12

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单在孝方面就觉得做的远远不够,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弟子规》的实质是孝在先,友爱兄弟姐妹,对己谨信,对人仁爱,有能力在学习知识。至于其中的实际做法,我们能做的,去做,不适应现在社会的方式,我们不求表面,但求心安。因此,《弟子规》的精髓不是多么的让我们一般人望尘莫及,而是时时刻刻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不按照这个方式做事做人,一定寸步难行。因为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文化,是我们传统道德观。

弟子规读后感500字 13

《弟子规》是清朝的李毓秀写的。以前我在学校课间,总能听到广播里在诵读弟子规。我虽然也会背,但是我并不明白其中的意义。这个夏令营告诉了我所有的答案,我举以下三个例子。

一,“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无懒。”

意思是:爸爸妈妈叫你的时候,你不能不应答,更不能当没听见,一定要立即答应。我以前总是把爸爸妈妈的话当耳边风。但现在我不想理他们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弟子规里的这句话,赶紧跑过去答应。于是爸妈都夸我有礼貌,行动快!

二,“兄道有,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意思是:哥哥对弟弟要友善,弟弟对哥哥要恭敬,兄弟和睦相处,父母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我以前对弟弟很不好,总是要打他,骂他,他也总是弄我。但现在我忍不住要去打他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这句话,在心里说:“我不能打他,不能打他,我要友善对待弟弟,这也是孝敬父母。”我相信只要我对他好,他自然也会对我恭敬,爸妈见了也欢喜。我们家从此就有了更多欢乐,其乐融融!

三,“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意思是:吃饭的时候要让长辈先用餐,走的时候要让长辈先行。我以前看到餐桌上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我就自己先吃掉了,但现在我都会把好动东西先让长辈吃。外婆,和爷爷奶奶都夸我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我听了非常开心!

《弟子规》真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呀!它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