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主题比赛一等奖演讲发言稿简短(精选3篇)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匠心筑梦,技能成就人生”。
在中国的最东边生长着一种竹子,名叫“毛竹”。那里的农民到处播种,每天精心培养等待着种子萌芽,即使农民几年来一直精心照顾,毛竹4年也只不过长3cm。别的地方的人看到这种情景,摇着头表示完全不能理解。会这样想:花这么长时间种它做什么,浪费时间和精力。
但是,竹子5年后以每天以足足30cm的速度生长着。这样只用6周就可以长到15米左右,瞬间就可以变成郁郁葱葱的竹林。虽然4年间只长了3cm,但从第5年开始了暴风式成长,6周时间好像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但之前的4年时间里,毛竹的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即使拼了命去努力也看不到成果。也许你会认为他们很不幸或认为他们是傻子,但他们并不是不在成长,而是在扎根,很深很结实的根。等到时机成熟,他们会登上别人遥不可及的巅峰。
在我们的校园内,就有这么一位像竹子一般扎根成长的同学,他是模具192班的冯竞乐。竞乐同学为了实现自己的播音主持梦想,从高一开始加入广播社和创新创业社团。
他刚进入社团表现非常羞涩和腼腆,不敢在公众面前说话,演讲也是断断续续,脸红耳赤。他发现自己的不足后,每天下午第七节活动课到社团,向师兄师姐们学习发音和演讲动作,在练习中不知不觉就到晚上七八点钟,才返匆匆赶回家。竞乐通过社团交流群,把每天练习的演讲稿,一遍一遍地录好语音,发到群里“打卡”,让老师和其他社团成员帮忙指正。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顺德区创新创业路演中,竞乐同学担任主讲。当他站在路演大舞台上,看着下面密密麻麻的观众和评委时,不禁有些紧张。但当他看到舞台下老师和一起前去参赛同学那充满鼓励的笑脸,那一抹紧张一下子就被驱散了,自信满满的开始路演起来。最后路演项目获得了顺德区二等奖,得到这份荣誉是对他努力付出的肯定和他继续前行的动力。
竞乐同学为了能够站在最高舞台展现自我价值,自费报名参加了《谭洲主持人》为期六个月的线上培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进步与成长,他回到学校后带领社团成员参加创新创业项目路演比赛,成绩优异,并一路过关斩将,参加广东省赛中获得一等奖,此后代表广东省中职组到重庆参加全国现场总决赛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
冯竞乐同学一步一步的努力奋斗,终于如愿站在全国现场总决赛这个大舞台,享受演讲的魅力,体会演讲的乐趣,懂得演讲的意义。
同学们,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精心筑梦的人,也许你现在做的事情看不到成果,但不要担心,你并不是没有成长,而是在扎根,只要时机成熟便可以成就精彩的人生!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人生因目标而精彩》。
小时候
小时候,我的梦想是当一位作家,因为那时的我整天拿着姐姐的《童话故事》看呀,看呀,总是看不够。算起来都快看了“N”次了!唉,现在想想,那时的我哪来那么大的毅力呀!记得有一次,姐姐还教我如何写童话故事,如何掌握技巧哩!姐姐本来只是闲着没事儿,糊弄我而已。结果我这个小傻瓜居然真的写了属于我的童话故事,我骄傲的拿着我的“作品”去姐姐那儿出售,结果被姐姐嘲笑了半天!害我从此没了信心。
儿时的梦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消失了。为了继续追逐属于我的梦,我又有了新的梦想。
长大后
长大后,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演员,因为那时的我是个电视迷,想尽办法看电视。和爸爸、妈妈玩儿起了“猫抓老鼠”的游戏!记得有一次,妈妈监督我写作业,爸爸正在客厅里看电视呢!电视的声音不断地吸引着正在写作业的我。突然,“叮铃铃,叮铃铃”电话响了,妈妈跑去接电话了,我偷偷溜到客厅,蹲在一角看着电视,结果我看着,看着就入了迷。妈妈十分生气地把我吼回了“战地”,继续做作业,从那时起,我对当演员又失去了信心。
长大后的梦想被我自己给冲刷得干干净净,就这样,我又有了新的梦想。
而现在
而现在,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教师,因为这时的我认为最令人敬佩的职业就是教师了!没有老师,哪来的学校!没有学校,哪来的国家栋梁之才!而且老师教会我们怎样做人,教会我们怎样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等等。所以我要不断努力,争取有一天能够当上一名令人敬佩的老师。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站在讲台上为我的学生们讲课,与他们成为好朋友,一起共度自己的人生!
现在的梦想能否实现,就要靠自己平时一点一滴的努力、拼搏了!加油!去追逐我的梦想!
我坚信,有了梦想,只要努力,只要坚持,就会实现!
各位尊敬的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
“传统服装行业竞争压力大,学艺的过程又很枯燥乏味,工资待遇也不高,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来做学徒。即使有也很难熬过三年学徒期,无法出师。”3月31日,静安区政协委员马颖慧在静安区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指出,上海传统技艺正面临人才断层、后继无人的窘境,引起委员们的强烈共鸣,大家一致呼吁弘扬“工匠精神”,救救沪上“老字号”。
静安区拥有丰富的沪上“老字号”资源,漫步陕西北路,“白玉兰”真丝、“第一西比利亚”、“美新点心”等。其中,鲁庵印泥制作技艺、亨生奉帮裁缝缝纫技艺、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鸿翔女装制作技艺、王家沙点心制作技艺、陆氏伤科疗法、大美华布鞋制作技艺等等,都是沪上“老字号”非遗技艺的'典型代表。
但近年来,众多沪上“老字号”品牌陷入青黄不接、人才断档、后继乏人的继承荒。一项调查显示,在上海被调查者中仅有1%的人愿意当工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凤旗袍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方素文告诉记者,这些年在“君子不器”等观念的影响下,很多年轻人已经不愿意从事技术工作,这种人才发展中“匠人精神”的缺失,不仅让“老字号”品牌甚至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陷入继承荒,也抑制了老品牌自身创新创造活力的迸家、市、区级的非遗技术、“老字号”品牌文化和历史走进学校、走进社区。同时关心好区域内各级非遗传承人、中高级技师队伍,进一步调动非遗传承人的积极性。
据了解,去年静安区相关部门做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率先推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资助计划》,作为区文化发展专项基金的一个项目,对区内非遗传承人带教学徒及学徒本人进行资助,在一定程度上对保护和鼓励非遗技艺的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对非遗传承人及学徒也产生了激励效果。
在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新静安的“老字号”品牌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非遗传承人才集聚,资源优势明显,基础工作也较为扎实,委员们呼吁,以每年6月份的文化遗产日为契机,唤起对老字号非遗技艺传承的重视。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