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经典名言100句【经典3篇】

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万物载焉。

孔子的名言【经典版 1

1、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4、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5、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

6、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语出。《论语·雍也》

7、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

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1、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12、君子成人之美。《论语·颜渊》

1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1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15、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6、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17、道不同, 《论语·卫灵公》

18、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9、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20、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2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3、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4、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2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6、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27、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28、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29、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30、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孔子的名言【最新版 2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上)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同上)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同上)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同上)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上)

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同上)

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

1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同上)

1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9、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孔子的名言【热门版 3

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孔子《论语》

(《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

(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孔子《论语》

(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

(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5、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6、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

(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7、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8、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9、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

(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10、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1、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2、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4、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5、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6、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17、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18、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19、……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20、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21、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22、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23、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24、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2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6、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27、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28、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9、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30、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猜你喜欢: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