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学习心得体会(汇编3篇)

运动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运动学习心得体会 篇1

在91年前,一代热血青年为了爱国的目的走到了一起,发出了“救国家于危亡,拯人民于水火”的呐喊,并用自己的青春谱写出一幅中国历史上辉煌壮丽的篇章。 也许历史已遗忘了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姓名, 但五四先驱们所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以及他们作为青年一代所坚守的“以社会为己任, 敢为天下先”的优良传统却永远将为此后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所传颂、 继承、提升和发扬。91年来的历史已经证明“五四”已物化为不灭的火种,穿越时空, 从20世纪的那一头传到了21世纪的这一头。 而当这火种传到我们的手中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问一声“我们如何才能无愧于五四精神?如何才能无愧于新时代的要求?”

我们首先要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是到新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信念是坚定不移地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们的共同事业,我们的一切学习、工作和创造都与这一宏伟目标密不可分。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不会有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就不会有勇于进取的持久动力,最终也就难以成就我们的伟大事业。

我们还要发愤学习,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现在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已成为人生第一要义。在校园里,我们要学习课本和课堂上老师教授给我们的知识,当我们走出校园踏入社会后,我们还要学会自我教育,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否则将被时代淘汰。所以我们现在要珍惜花样年华,忘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今后的奉献奠定坚实的基础,积累充足的资源。

我们继承五四传统还必须发扬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既是中国青年的光荣传统,又是新世纪对我们的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前人所未经历的事业。因为没有以往的经验可供借鉴,所以一切都得靠我们大胆去探索;因为这是一个崭新的事业。所以就要求我们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而是应该发扬创新精神。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创新的希望和重任就落在我们的肩上,这也是我们光荣而圣的历史使命。最后我们还要勇于实践,在假日和课余走出象牙塔,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因为人民群众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伟大实践,同样是我们成长的沃土和成才的课堂。我们要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不经历大自然的风雨,小树不会成材;不接触社会、不进行实践,我就不会长大。只有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国情,经受锻炼,我们才能增长才干,运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去开创新事业,为社会造福,为我们的宏伟事业加砖添瓦。

运动学习心得体会 篇2

经过短短一个学期的近代史学习,我对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的近代化改革——“洋务运动”产生了兴趣。想借此机会谈一下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和体会。

洋务运动发轫于1861年初。当时留守北京议和的钦差大臣恭亲王奕欣,领衔上奏《统筹全局折》,经过王公大臣会商同意和咸丰批准,正式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从此,洋务运动便正式开常1894年9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洋务派苦心经营十余载的新式陆军和北洋舰队一败涂地,清政府被迫于次年4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洋务运动从此而宣告失败。

这场历时35年的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一直受到许多争论。洋务运动可谓中国近代化的第一炮,可是这第一炮并没有放响,基本上是失败了,没有把中国改变成为独立的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所以对于这场运动一直是褒贬不一的。

我只是一个大一学生,没有很深刻的见解。就我个人的看法而言,我认为应先从洋务运动开始的前一段时期开始阅读这段不长不短的历史,只有这样才能更为全面的看待。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战争可说是洋务运动产生的间接因素。因为正是这两场战争使得一向懦弱无能的清政府种出现了比原来的腐朽之臣更懂得反抗的“洋务派”。所谓洋务派就是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的一种势力,与之相对的是“顽固派”。

洋务派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的工商业的手段来维护清的封建统治。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以大学士倭仁为首的顽固派,高唱“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抵御外侮。他们攻击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是“陈甚高,持论甚正”,然而“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无益于自强实际。二三十年来,中外臣僚正由于未得制敌之要,徒以空言塞责,以致酿成庚申之变”。洋力派与顽固派互相攻击,斗争十分激烈。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但洋务派势力主要不在清朝中央,而在掌握地方实权的`总督和巡抚。慈禧明白,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持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所以她暂采取了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在中央,不久前成立的总理衙门办事大臣,恭亲王奕欣成为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势力。而地方上的代表人物中,多数与曾国藩有关:

曾国藩, 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都是在洋务运动中又过卓越表现的大臣。

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更值得赞赏的是,在增强战力的同时,洋务派还注意到了人才的培养。这一点从举办了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些新式学堂,培养翻译人材、军事人材和科技人材;又先派几批留学生出国深造中可以看出。

综上几点,“洋务派”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十分具有意义与实际作用的,它不仅增强了清政府当下的国力,也同样做到了今天所说的“可持续发展”。

但为什么还会是以失败告终的结局呢?我大概地总结了几个原因: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阻挠,通过各种渠道破坏洋务运动。这是不可避免的因素。在当时那种情局之下,面对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势必会百般阻扰。

其二问题就在于洋务运动它本身不完善的思想路线。就像之前提到过的,这运动主要还是用来稳固封建统治的。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可见这些“洋务派”们与“顽固派”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只是他们的发放更为进步罢了,其根本的利益目标还是十分落后的,这就在最初奠定了洋务运失败的基调。

其三是在于这些“洋务派“自身的素质条件。整个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分散且有限。洋务派官员自身的近代化修养不足,没有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建设对其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相反,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剥削制度,试图在中国搞所谓的“中体西用”,即用中国的封建制度作容器,去盛载西方的先进技术,对两者的内在矛盾认识不足,因此必然导致失败。

所以看似先进的背后,还是不可避免的腐朽,使得这场洋洋洒洒的运动终究成为流星一现。

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同样证明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总之,我深深了解到一个落后了几十年的民族是不可能单靠一两次的运动儿改变其悲惨命运轨迹的。而洋务运动本身以及这段心酸的历史却可以作为一本教材,教授我们以教训并且汲取其中的先进性、避免其中的糟粕之处。只有这样扎扎实实地走下去,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真正崛起!

运动学习心得体会 篇3

在生活中,我们都要运动的,因为只有运动起来,生命才会活跃起来,我也一样,我也热爱运动,比如,跑步呀、打篮球呀、打羽毛球呀……

早上五点半左右,妈妈就会把我叫醒,我是非常的瞌睡,仿佛一闭眼就能呼呼大睡,我的两只眼睛睁得又大又圆,即使下刀山,下火海,我还得忍住,因为是为了运动,让生命运动起来,活跃起来,这样我才能变得又高又壮。

踏出家门,走出门洞,一阵阵新鲜的空气扑入我鼻中,顿时一阵阵清新环绕我身上,我也变得精神起来。在熟悉的羊肠小道上跑,看见旁边的小树,都已经长出了嫩嫩的绿叶,像一个个绿精灵似的,充满活泼、可爱,让人忍不住抚摸。虽然时间很早,但是路边的人也是很多,大多数都是中年人和老年人,也许他们都快到了老年时期,多运动锻炼自己的身体,减少得病的几率,到了这个年纪都想多运动,因为生命在于运动,这使我更加想运动,向往运动了。

我和妈妈一早上走的路也不少,绕着这一圈可以在微信上大约走步。正当别人睡着懒觉时,我们就已经运动很长时间了,虽然走了一上午,但是运动后却显得格外的轻松,因为出汗也是排泄的一种。在我看来,出汗比在家享受空调好多了,因为排汗可以排掉身体的尿素和多余的水、无机盐,而享受空调就又是一说了,既费电,又显得格外的懒惰,你愿意这样吗?刚刚做完运动,妈妈说还不能坐或者蹲,需要活动活动大腿,为了让腿放松,不让抽筋,有时还会压腿,虽然很痛,但是压过后格外的轻松、舒适。等到太阳高照时,我们也就匆匆离开了。

我热爱运动,运动不禁能带来我们快乐,还能让我们更加健康,生命在于运动,我们运动,我们不停息,加油!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