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外甥女的一封信(精选3篇)
燕燕:
你舅今给你提笔,真是心重千斤笔重千斤。
我知道你现也十分痛苦、十分的沮丧;我知道你现也十分孤独、十分的彷徨……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于在这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你连续失去了两个亲人,且又是生你、养你、最深爱你的慈父母。
但我说,在某种程度上也源自于你自己……
也许你可能不知道?在你父亲刚离开的那段时间里,你母亲整天是失魂落魄似的时常给我打电话,而说的最多的也就是你。而且每次来电都叫我给你做做工作。
可叫我又怎么说你才好呢?因为女儿本是母亲身上的一件贴身小棉袄,相依为命、“言听计从”,可你连你父母的话你都听不进去、甚至还不敢对你说?以此,如果我给你说了或多说了,你还不是把我说的话当“耳边风”?而且在你父亲灵柩前又有那么多人给你疏导劝说、也没把你唤醒,你说你能不让人感到灰心和失望?而就因为是你小姨母所说的“打断骨头连着筋”,和我们“血脉相连”。所今我又重新“硬着头皮”给你反复“唠叨”和“数落”。但又不知你是否能够听得进去?
也许你可能还不知道?自从你父亲离开后,你母亲本也想重新回到汇龙镇去打工的,并还专门打电话征求过我的意见。但也就是为了你,才在你同一个单位里边上班当一名保洁员。
也许你可能还不知道?你母亲为了你,一个人常背着你偷偷流泪。甚至还时常在你外婆边失声痛哭。且还对你外婆说:“现我养一个小孩,比过去娘你带我们姊妹兄弟五个还要吃苦还要累”。以至,你说你把你母亲折腾到了什么程度?你说你把你母亲伤害到了什么程度?所以我说,那时你母亲流的不是泪,而是“血”。
因为你在你母亲心里,早已是“伤痕累累”“血迹斑斑”。
据说有一次,你母亲为了你出去后差点跌入河里。而且很晚很晩没回来你也没给她打个电话去问一下。且又一个人湿漉漉地到家过后,你却又冷若冰霜无动于衷,甚至还躺在床铺上而没有下一下楼;又据说,你母亲还真是“恨铁不成钢”,为了你竟气得多次去撞墙、喝闷酒。而你竟也纹丝不动视而不见,甚至对你也没有一丁点儿的触动……
且我们也根本没了到,你那时的心竟然是这样的硬冷?且又如此的绝情?
“你之过,爱子莫若母,何以忍心伤其之深”。
不要说小时候你父母对你怎样的一把屎一把尿,含辛茹苦把你养大,也不要说让你如何去报答你父母的养育之恩。
就说小时候为了不让你落下一丁点儿的瑕疵,你父母竟为你努力去校正视力和牙齿;且又为了让你能多学一点知识、多懂一些道理,以让你将来好出人头地而不被社会所淘汰,你父母又专门把你弄到外地(淮安)去深造;甚至还为了你将来能够找个好人家有个好归宿,你父母还省吃俭用,拼命为你盖上两间小楼房;同时还低声下气求你小伯父帮忙把你弄到邮政部门去上班……
你说你父母,为了你化了多少心血、操了多少心思?
所以我说,你父母对你的爱已完全胜过爱自己,且与其他同龄人相比,你父母已对你的付出又多出许多;所以我说,你父母对你已是呕心沥血倾其所有,且也早已是殚精竭虑疲惫不堪了……
且无论你父母过去曾对你怎样?可他们毕竟是你的亲身父母。因为他们不仅给了你生命,且还养育了你20多年;因为他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一切全为你着想、全为你所考虑。
所于心、于理你又能这样忍心、这样安心?
且我也十分纳闷?因为小时候你也非常的聪明伶俐、且又十分的孝敬懂事,所那时你父母也常为你而骄傲和自豪。就说那次在你外公离去时,我们当时怕影响你的学习,而没有及时通知你。可你得知后就立马从淮安学校那边赶过来。尽管当时你没和你外公见上最后一面,但我们内心仍感到无限的感慨和充满感动。
而如今又真是“儿大不由娘”,长大后万没有想到你竟然变成这样?
就说关于你的婚姻问题,开始你小舅妈给你介绍那门亲事,我们也都十分看好,且你父母又十分满意。而你却一直是“活里活着”游移不定,且谈了吹吹了又谈,竟然把它当成儿戏。最后还是把人家“踢了”。甚至当时还把你父母也蒙在鼓里。而且事后你小姨母包括你大舅妈等也都先后给你介绍过几个,然谁知你也都不满意?你说你对你的父母打击有多大、伤害有多深?再说今年春节,我也通过朋友介绍给你引见了一名小伙,人家不仅是大学本科,而且既活络又洒脱,且还有一定的上进心,即去年还拿到了一份“一级建造书”的高级证书;同时家里也有房有车,且他父亲还是工程小老板。却又谁知面对这么好的人才和条件、且又在我们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竟也独自把人家回断了。再又说这一次,本是好好的、结果无缘无故你又和人家吹了。
你说你现脑子里到底是怎么想的?而且青春易逝时过境迁、难道你还能像以前吗?
也许你可能还不明白,你母亲为什么几次三番在你父亲的'灵柩前对你那样的歇斯底里拼死拼活?也许你可能也不明白,你的所有长辈包括你的“亲婆”和你的外婆,当时为什么也都给你苦口婆心、“说三道四”?
因为父母对待子女都是无私的,是不求任何回报的;因为你是你父母的血脉和命根,是你父母身上掉下的“一块肉”;因为你是父母的唯一、是你父母的最爱,是你父母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因为你是你父母的希望,也是我们大家的希望。所我们都不希望你跌落泥潭而将继续沉没下去……
就说你过去自己曾谈过的那个甘肃小伙子,为什么当时大家都不支持你呢?其原因你也应该十分清楚。且不单是我们说他没文凭没地位,也不是嫌他来自贫困的山区和是一个离异的家庭。而确实是太遥远、太遥远了!
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远嫁已经成了再正常不过的事。但你当时有没有为你们的父母和你们的亲人所想过,因为你们两边都是独生(子)女,以至将来你们无论居住在那一方,都会给另一方的父母和亲人带来一定的伤害和痛苦;而且最终你也为此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因为到时你环顾四周,面对的都是陌生的面孔、陌生的环境;因为你身边既没有亲人,又没有朋友;因为除了你这个男人之外,你将一无所有……
所现我也不知道?你是否已完全了解你父母当初对你的那种良苦用心?所现我还不知道?你是否还有过一丝儿的悔意和醒悟?
再说,如果当初你能多与你父母沟通,或能多听听你父母和长辈们的意见,而不朝秦暮楚、独往独来、独断专行……你父亲也不会走得怎么早、你母亲也不会遭此这起车祸?且你也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因为如果不是为了你,你父亲也根本不会这么的劳累过度积劳成疾?因为如果不是为了你,你母亲也不会跟你一起到恒大去上这个班的?
所现你能说,你对你父母的离去难道就没有一丁点的责任吗?所现你说,你能对得起你死去的父母吗?
当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你好!你天天在学校,我也天天在学校,但我们并不常见面,想不到今天会以这种形式和你进行交流。
高二本学期期末考试刚刚结束,我又一次参加了你们班的家长会。我忽然觉得时间过得飞快,几个月之后你就是高三学生了。同时,我也一下子意识到平时和你交谈不多,对你关心不够,顿感歉疚!
自从你就读焦作一中以来,作为舅舅,我和你舅妈,同你爸妈一样,关心你的成长,希望你健康、快乐、进步!我们倒并不苛求你考上什么很有名气的大学光宗耀祖,好让我们面子上显得多有光彩。我们只希望你平平安安,自信乐观,热爱生活,通过自己不断地读书学习,汲取文化知识养分,丰富情感思想,培养将来适应社会的本领,追求幸福美好的人生。
你从小乖巧懂事,惹人喜爱。你从小学初中一路走来,学习努力,成绩一直还好。记得高一时,我检查你语文学习的情况,给过一些辅导,觉得你听讲认真专注,领悟力极强,是块学习的好材料。
不过实事求是地讲,从你高一文理分科之后至本学期期中考试共六次全市统考成绩看,你的各单科成绩及总分成绩均不尽人意。比如英语学科,相对而言曾经是强项,现在也很一般,未见有大的起色。尤其数学,更成短板。以致前两天我过问你这次期中考试的成绩时,你竟难过得哭了。
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坦然直面,感激失败。
失败并不可怕,因为:失败并不意味着你永远是个失败者,失败只表明你暂时尚未成功;失败并不意味着你一事无成,失败表明你经历了一次深刻而痛苦的人生体验;失败并不意味着永远不能成功,失败表明你需要你改变一下自己变换一下方法;失败并不意味着你就比别人差,失败表明你还需要克服自身目前的一些不足和缺陷……
勇者不应惧怕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暂时的落后和挫折,不但打不倒他,反而会更加激起他奋起直追、迎头赶超、后来居上的自信、勇气和干劲,你说呢?
做任何事都难以一帆风顺,学习当然也不例外。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三十余年前,我也打从高中走过,也曾为改变自身命运而选择了考学。当初,我遇到的困难比你多,偏科问题比你严重,学习成绩绝对不如你。但我自己从不气馁,从不服输,从不停止前进的脚步,从不向挫折低首。我始终坚信,只要能战胜自己的懦弱,战胜自己的惰性,我最终就会成为强者、赢家!
是的,经历失败并不可怕,怕的是失败了仍不清楚败在了哪里。
凡事有因。导致自己成绩一时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只有找准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大的方面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一是没有尽快适应高中各学科学习的特点、规律和要求。
据我所知,随着学段、学龄的增长,随着学科的增设、学习内容的增多,随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逐渐形成和认识世界、接受知识的能力的不断提高,其主动学习的意识必须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提高。步入高中,如果仍然像初中甚至小学阶段,主要依靠老师按部就班灌输知识,满足于重复简单的听听课、写写作业,就完事大吉,而不肯花时间花力气最广泛最全面地牢记知识、完善知识体系、扩大知识背景、增加知识储备,做起题来势必会常常丢三落四、顾此失彼、捉襟见肘。
想想看,老师授课时间是否很有限?白天自习课、晚上自习课、课外时间、节假日休息时间等等,所有这些时间,谁紧紧抓住了,谁充分利用了,谁就有可能将在以后的学业竞争中抢占先机,争取主动,脱颖而出。人生没有发令枪。谁抢跑都不算违规,谁抢跑谁都能领先。
二是思想上不够重视,存在轻敌的倾向,对学习内容之多、任务之重、难度之大等始料不及,以致当一次次考试接连不断地到来时,迷雾重重,仓促应战,失误频频,败下阵来。
考上高中,不少学生松了一大口气,没有了初三升高中时的压力和拼劲,总觉得高考离自己还很远,所以平时学习紧张不起来,任由大把的时间从身边溜掉,没能及时对学过的知识反复温习,巩固学习效果。结果,相关知识虽然学习过了,但一到考试,运用知识做题的能力干急上不去。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记住,以往对自己要求低、不够狠也就算了;从今往后必须对自己严要求、高要求。
三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
对于90%的学生来说,学习好坏,智力因素只占20%,非智力因素占80%,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这些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重要位置。所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比如量化学习、计划学习的习惯;定时学习、限时学习的习惯;勤学好问、善思质疑的习惯;钻研探讨、务求甚解的习惯;错题本改错的习惯;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归纳整理的习惯;重视细节的习惯;自主学习的习惯……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勤奋很重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学如春天之苗,不见其增而日有所长;惰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而日有所亏。”勤能补拙,一勤遮“百丑”。
质疑也很重要。“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好问则裕,自用则小。”“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以上关于学习,和你聊了不少,也许让人厌烦吧。
那就写到这里吧。让我们共勉!
祝学习进步!
亲爱的:
很荣幸你能把这个写信的重大任务委托给我,谢谢你的信任与爱戴!
襁褓之中你那娃娃脸蛋在我怀里轻轻晃荡的情景印象还不曾完全泯灭,初中三年你那青葱成长的花季年华就在我的眼皮底下度过。如今,你已经是一位即将要参加18岁成人典礼的亭亭玉立的姑娘家了。18年岁月的积淀,18载光阴的磨练,让你成长为了一名乐观进取、阳光可人的高中生。这其中有家庭、亲人的哺育,有学校、老师的教导,还有同学、朋友的帮助与扶持,更有你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对此,你始终要心存感恩,并继续给你自己加油鼓劲,在人生的新起点上奋然前行!
18岁是人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界线。她意味着你从此必须要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感性走向理性,从依赖走向独立。18岁她更意味着你要肩负起更多、更重的责任!她意味着,从今往后,作为一个公民,你自己开始要对自己的言行真正地负起全部责任!这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座最重要的里程碑,是人生从成长到成熟的新起点。在这里,舅舅代表全体长辈祝贺你!祝贺你已经长大成人了!
借此机会,我以对待成年人的平等态度,向你讲一些自己的人生感悟,供你参考。千言万语概括为三个词、六个字,那就是阳光、担当、品位。
一是阳光。人生不易,好比是一次次的考试,总会有些难题,特别是当你有更高的追求和目标时,难题就会更多。对此,你要始终保持阳光的心态。阳光代表着正面而且美好,意味着昂扬乐观、积极刻苦、自强奋发,所以阳光不仅仅是性格,而是智慧。人生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如天伦之乐、自然之美、健康之本,等等,这些将与你终生相伴,要善以待之。人生本身不可能十分完美,比如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不能选择我们的父母,更不能随意选择自己当前所处的境遇。所以,人生难免会遭遇坎坷,难免会面临放弃,对于力所不及或是不值得的事情,不要过于苛求自己。但是,人要有追求,当你认定了一个目标,你就要为它付出努力,面对挑战要乐以待之,不以成败论英雄。“风物长宜放眼量”,多大的难关,走过去,自有属于你的一片天!
二是担当。能够独立承担更大的责任,这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根本差别。做为成年人,我们要勇于担当,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对社会、对家庭有价值、有贡献的人。担当,首要的是要有道德感和正义感,要尽可能地帮助自己的家人、朋友,尽可能地帮助无助的人。担当,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敬业、乐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人要有一技之长,要有立命安身之道,这是获取物质基础的前提条件,也是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将来,不管是你选择了职业,还是职业选择了你,我们都应该要干一行,爱一行,先敬业,后乐业,然后担当!
三是品位。不得不承认,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它不是用财富或权势来衡量,更不能以外貌来取舍,而是以生活的品位和生命的'品质来评判。哥德说过,思想正确的人,永远完美而伟大。面对纷纭复杂的现实,我们很难做到凡事都“想明白、说清楚、做到位”,应当努力的是:培养理性的思维,塑造完美的人格,追求健康的生活,养成得体的习惯。要终身学习,在广泛阅读中寻觅启迪,于广泛交流里获取点拨,在静心思考中不断提升。生活要有自己的品味,不要盲从,流行的可能都是“神马”,奢华的绝对都是“浮云”!
以上所说,若要浓缩成一个字,那就是“爱”,要以阳光的心境、担当的态度、高品味的追求去爱自己、爱家庭、爱生活、爱工作、爱社会、爱众生。
人生是一种生命的轮回、一种爱的轮回。父母长辈对你的爱不求回报,但我衷心希望你能很好的将爱回馈给长辈、传播给朋辈、传递至晚辈!
愿爱伴你一生——致我挚爱的外甥女邵丽明!
爱你的舅
20xx年x月xx日深夜
点击显示全文,继续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