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饮酒》古诗赏析【最新2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

《饮酒》陶渊明 1

阅读陶渊明《饮酒》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填空

陶渊明,又名______,生活在____朝代。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_________,抒发他热爱田园风光、安贫乐道、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清高自赏与消极遁世的因素。

(2)你能体会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吗?

(3)如果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改成“望”好吗?你能说明理由吗?

解析:

(1)潜 东晋末期 农村生活。

(2)表现了诗人摆脱世俗干扰,归隐后悠闲欢快的心情。

(3)不好。“见”更能突出目遇南山的不经意,若改为“望”,好像是有意去看南山,悠然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 2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

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译文及注释 3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注释

(1)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3)君:指作者自己。

(4)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5)悠然:自得的样子。

(6)见:看见(读jiàn),动词。

(7)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8)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9)相与还:结伴而归。

∶ 4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二十∶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

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其一∶ 5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其八∶ 6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其七∶ 7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汎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饮酒》古诗鉴赏 8

菊花,常常被文人用来表达自身的高洁。屈原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以服用高洁的菊花比喻自己的修身洁行。历代都有文人学士歌颂菊花,或歌颂菊花的凌霜不凋,或歌颂菊花的恬淡自处,但陶渊明的菊花诗,却是无人能出其右,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将菊花这一植物,划入了自己的领地,有诗言:陶公没后无知己,露滴幽丛见泪痕(罗隐《登高咏菊尽》),可见陶渊明与菊花渊源之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句诗,出自《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首诗的情景意,大概可以用偶然无心来表示。采菊是偶然的兴起,东篱有菊,遇而采之;见南山也是无心之见,转转悠悠,忽见南山;此时飞鸟偶然飞过,茫茫然中蜕化出无限诗意,投射着陶渊明在解脱世事纷扰之后精神获得归属依托、一片宁静欢畅、怡然自得的心情。

陶渊明之前也有人采菊,西晋陆云言思乐芳林,言采其菊(《失题》),东晋袁宏有《采菊诗》,王羲之有《采菊帖》,但直到陶渊明,采菊才独绝千古。从此之后,提到采菊、东篱、南山,就联想到了陶渊明。陶渊明之后也有人采菊,唐代戴叔伦言采菊上东山,山高路非远,南宋陆游言采菊还挼却,空余满袖香。但许多采菊诗,话语之中难离陶渊明,如南宋王十朋《采菊图》,首句便写渊明耻折腰,描写的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图景;张栻的《采菊亭》,首句是陶公千载人。杜甫《秋尽》言,篱边老却陶潜菊,更是直接而明确地用陶潜菊来指称菊花。杨万里有一首《赏菊》诗这样写道:菊生不是遇渊明,自是渊明遇菊生。岁晚霜寒心独苦,渊明元是菊花精。将陶渊明直接视为菊花精。这样的荣誉,无论是陶渊明还是菊花,大概都愿意吧。

无疑,陶渊明成了菊花的知己。他爱菊花的色彩,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饮酒》其七);他爱菊花的芬芳芳菊开林耀(《和郭主簿》其二);他爱菊花的傲骨,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和郭主簿》其二);他也爱菊花的药效,菊解制颓龄(《九日闲居》)。他对菊花的方方面面都表达了欣赏的态度,用饱含赞叹的情感去诗意地描绘,这个知己做得很彻底。

陶渊明已� 菊花,是陶渊明人格的显现与象征。可以这样说,陶渊明将菊花人格化,将菊花素雅、淡泊、高洁、悠然的形象与自己的志趣自然结合,而掀起了后人将菊花视为君子之节、逸士之操的风潮。陶渊明之后,东篱之菊就成了君子之花,代表着孤标傲世,代表着疏野顽强,更代表着隐逸安闲、返璞归真,成为古今文人用来寄托情怀、抒发己意的经典意象。

《饮酒》古诗鉴赏 9

饮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鉴赏关键点】诗人归隐后心境恬静,不与权贵交往。悠然自得地欣赏自然美景,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安慰和享受,因此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展示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最有妙处。

【思想内容】这首诗记结庐之事,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以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心远”二字为全诗之诗眼。

【名句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①诗人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 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情景交融,以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展现出作者热爱自然、悠然自得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

②“悠然”二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展现出作者的闲适心情。

③“见” 字的妙处在于无心,无意间偶见,与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而“望”字却是有意为之。如改成“望”字“悠然”之态就荡然无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①描绘:傍晚时候,山中雾气缭绕,一只只鸟儿结伴而还。

②赏析:写南山暮景,包含了诗人热爱自然、渴望回归田园的情感。

译文: 10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 11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饮酒》陶渊明 12

饮酒陶渊明中心思想

这二十首诗借酒为题,以饱含忧愤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充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组诗以酒寄意,诗酒结合,使作者自然地袒露出生命深层的本然状态,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

创作背景

陶渊明的组诗《饮酒》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他在第二十首诗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陶渊明的时代,是门阀士族的时代,政治黑暗,官场腐败,且易招来杀身之祸,他痛感世道的险恶,生活的艰辛,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终于在义熙元年(405年),他四十一岁时,当了八十余日的彭泽令后弃官归隐,长归园田,不再出仕,亲执耒耜,躬自劳作。由于社会的长期分裂和动荡不安,再加上统治者的荒淫奢侈,许多敢于批评朝政的士大夫文人,动辄被无辜杀戮。因此,当时文人们惧谈政治,尽是躲开政治,有的以游山玩水,隐逸不仕,酗酒放浪,玄学清谈等方式来表示自己没有政治野心,免得被统治者猜忌,以招来人身伤害。横祸难料的黑暗现实造成的这种畸形的社会风气,不能不影响破落贵族出身的陶渊明。他从二十九岁第一次出仕江州祭酒到四十一岁解去彭泽令,前后几仕几隐,实际做官时间不到三年,他的理想火花就这样在黑暗现实里稍纵即逝。因此,他借“醉人”的语言,指责黑暗社会,揭露政治危机,鄙弃虚伪世俗。

组诗《饮酒二十首》前有小序,这是研究陶渊明的思想和创作的'重要资料。“闲居寡欢”、“顾影独尽”,可见诗人是在极度孤寂、痛苦的心境下写《饮酒》诗的。“纸墨遂多,辞无让次”,可见这中间有个由少到多,逐渐积累的过程,并非一时所作,而是诗人把他平时积聚在胸中的所想所感,借“既醉之后”这个最恰当的时机抒发出来的。

关于《饮酒二十首》的写作年代,至今尚无定论。历来大致有六种说法:元兴二年癸卯(403年)说、元兴三年甲辰(404年)说、义熙十年甲寅(414年)说、义熙二年丙午(406年)说、义熙十二三年(416、417年)说、义熙十四年戊午(418年)说。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晋书》《宋书》均谓其为系陶侃曾孙。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每写及对人生短暂的焦虑和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人生观念,有较多哲理成分。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有《陶渊明集》。

《饮酒》古诗鉴赏 13

《饮酒·七》

魏晋: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饮酒·七》译文

秋天的菊花颜色美好,采摘下沾着露水的菊花。

把菊花泡在酒中,使我遗弃世俗的心情更为遥远了。

一挥而尽杯中酒,再执酒壶注杯中。

日落之后各类生物都已歇息,归鸟向林欢快鸣。

纵情欢歌东窗下,姑且逍遥度此生。

《饮酒·七》注释

这首诗主要写赏菊与饮酒,诗人完全沉醉其中,忘却了尘世,摆脱了忧愁,逍遥闲适,自得其乐。

裛:通“浥”,沾湿。

掇:采摘。英:花。

泛:浮。意即以菊花泡酒中。此:指菊花。

忘忧物:指酒。远:这里作动词,使远。

遗世情:遗弃世俗的情怀,即隐居。

壶自倾:谓由酒壶中再往杯中注酒。

群动:各类活动的生物。

息:歇息,止息。

趋:归向。

啸傲:谓言动自在,无拘无束。

轩:窗。

得此生:指得到人生之真意,即悠闲适意的生活。

《饮酒·七》赏析

此诗写对菊饮酒的悠然自得,实际蕴藏着深沉的感伤。

秋天是菊花的季节。在百花早已凋谢的秋日,惟独菊花不畏严霜,粲然独放,表现出坚贞高洁的品格。惟其如此,作者非常爱菊,诗中屡次写到,而且常常把它同松联系在一起,如《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此诗首句“秋菊有佳色”,亦是对菊的倾心赞美。“有佳色”三字极朴素,“佳”字还暗点出众芳凋零,惟菊有傲霜之色,如果换成其他秾丽字眼,比如“丽”、“粲”、“绚”之类,反倒恶俗不堪。前人称此句“洗尽古今尘俗气”(宋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引艮斋语),并非虚誉“裛露掇其英”,带露摘花,色香俱佳。采菊是为了服食,菊可延年益寿。作者《九日闲居》就有“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之旬。曹丕《与钟繇九日送菊书》云:“辅体延年,莫斯(指菊)之贵。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可见服食菊花,是六朝的风气。屈原《离骚》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故服食菊花不仅在强身,还有志趣高洁的喻意,而通篇之高远寓意,亦皆由菊引发。

秋菊佳色,助人酒兴,作者不觉一杯接着一杯,独自饮起酒来。《诗经·邶风·柏舟》“微我无酒,以遨以游”,毛《传》:“非我无酒可以遨游忘忧也。”又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相传杜康是开始造酒的人,这里用作酒的代称。)如果心中无忧,就不会想到“忘忧”,这里透出了作者胸中的郁愤之情。“遗世”,遗弃、超脱俗世,主要是指不去做官。明黄文焕《陶诗析义》说:“遗世之情,我原自远,对酒对菊,又加远一倍矣。”分析甚确。不过,结合“忘忧”看,这里的“遗世”,也含有愤激的成分。因为渊明本来很想做一番“大济于苍生”(《感士不遇赋》)的事业,只是后来在官场中亲眼看到当时政治黑暗,这才决计归隐的。

后面六句具体叙写饮酒的乐趣和感想,描绘出一个宁静美好的境界,是对“遗世情”的形象写照。这里写的是独醉。他既没有孔融“坐上客常满,尊中酒不空”(《后汉书·郑孔荀列传》载孔融语)那样的豪华气派,也不像竹林名士那样“纵酒昏酣”,而是一个人对菊自酌。独饮本来容易使人感到寂寞,但五、六两句各着一“虽”字、“自”字,就洗去孤寂冷落之感,“自”字显得那壶儿似也颇解人意,为诗人手中的酒杯殷勤地添注不已。“倾”字不仅指向杯中斟酒,还有酒壶倾尽之意,见出他自酌的时间之长,兴致之高,饮酒之多。所以从这两句到“日入”两句,不仅描写的方面不同,还包含着时间的推移。随着饮酒增多,作者的感触也多了起来。

再下二句,“日入群动息”是总论,“归鸟趋林鸣”是于群动中特取一物以证之;也可以说,因见归鸟趋林,所以悟出日入之时正是群动止息之际。“趋”是动态,“鸣”是声音,但惟有在特别空旷静寂的环境中,才能更加显出飞鸟趋林,更加清晰地听到鸟儿的声音,这是以动写静、以声写寂的表现手法。而环境的宁静优美,又衬托出作者的闲适心情。这二句是写景,同时也是渊明此时志趣的寄托。渊明诗中写到鸟的很多,尤其归隐以后,常常借归鸟寓意。除此诗外,他如“翼翼归鸟,相林徘徊。岂思天路,欣及归栖”(《归鸟》),“翼翼归鸟,戢羽寒条。……矰缴奚施,已卷(倦)安劳”(《归鸟》),“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还有“云无心而出蚰,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辞》),“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结庐在人境》),“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等等。这些诗中的归鸟,都是作者的艺术化身。趋林之鸟本来是无意中所见,但它却唤起了作者的感慨深思:“群动”皆有止息之时,飞鸟日落犹知还巢,人生何独不然?鸟儿始飞终归的过程,正好像是作者由出仕到归隐的生活历程。这里既是兴,也是比,又是即目写景,三者浑然一体,使人不觉,表现手法非常高妙。

末尾写所以归隐之故,表达了隐居终身的决心。“啸”是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是古人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啸傲”谓歌咏自得,无拘无束。《饮酒》第五首《饮酒·结庐在人境》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知东轩即在此东篱内,东篱之下种有菊花。对菊饮酒,啸歌采菊,自是人生之至乐。“得此生”是说不为外物所役使,按着自己的心意自由地生活,也就是苏东坡所说的“靖节以无事自适为得此生,则凡役于物者,非失此生耶?”(《东坡题跋·题渊明诗》)“得此生”和“失此生”实指归隐和做官。啸傲东轩,是隐居悠闲之乐的形象描绘,它是赞美,是庆幸,也是意愿。然而,“聊复”(姑且算是)一词,又给这一切罩上了一层无可奈何的色彩,它上承“忘忧”、“遗世”,仍然表现出壮志难酬的憾恨,并非一味悠然陶然。

《饮酒·七》创作背景

关于《饮酒二十首》的写作年代,至今尚无定论。历来大致有六种说法:元兴二年癸卯(公元403年)说、元兴三年甲辰(公元404年)说、义熙十年&甲寅(公元414年)说、义熙二年丙午(公元406年)说、义熙十二三年(公元416、公元417年)说、义熙十四年戊午(公元418年)说。

《饮酒·七》作者介绍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饮酒》陶渊明 14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注释

①没其姿:掩没了青松英姿。其:一本作奇。

②殄(tiǎn腆):灭尽。异类:指众草。卓然:特立样子。这两句是说经霜之后,众草凋零,而青松枝干却格外挺拔。

③连林:松树连成林。人不觉:不被人注意。

④独树:一株、独棵。众乃奇:众 奇:一本作知。

⑤寒柯:指松树枝。

⑥这是倒装句,应为“时复远望”,有时又远望。这句和上句极力描写对松树亲爱,近挂而又远望。

⑦何事:为什么。绁:系马缰绳,引申为牵制。尘羁:犹尘网。这句和上句是说人生如梦幻,富贵功名把人束缚够了,为什么还要受它羁绊?

译文

青翠松树生长在东园里,荒草埋没了它身姿。等到寒霜凝结时候,其他植物都枯萎了,这才显现出它卓尔不群高枝。在一片树林中人可能还不觉得,单独一棵树时候人们才称奇。我提着酒壶抚弄寒冬中树干,有时候又极目远眺。我生活世界就是梦幻一样,又何必被俗世尘嚣羁绊住脚步呢。

作品鉴赏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经过孔子这一指点,松柏之美,便象征着一种高尚人格,而成为中国文化之一集体意识。中国诗歌亦多赞叹松柏之名篇佳作。尽管如此,陶渊明所写《饮酒》第八首“青松在东园”,仍然是极有特色。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青松之姿,挺秀而美。生在东园,却为众草所掩没。可见众草之深,其势莽莽。青松之孤独,也不言而喻。“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殄者,灭绝也。,异类,指众草,相对于青松而言。枝者,谓枝干。岁寒,严霜降临,众草凋零。于是,青松挺拔之英姿,常青之秀色,乃卓然出现于世。当春夏和暖之时节,那众草也是青青之色。而况草势甚深,所以能一时掩没青松。可惜,众草究竟经受不起严霜之摧残,终于是凋零了。“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倘若青松多了,蔚然连成松林,那么,它与众不同,便难以给人以强烈印象。只是由于一株青松卓然独立于天地之间,人们这才为之诧异了。以上六句,构成全诗之大半幅,纯然出之以比兴。正如吴瞻泰《陶诗汇注》所说,是“借孤松为己写照。”青松象征自己坚贞不渝之人格,众草喻指一班无品无节之士流,凝霜则是譬比当时严峻恶劣之政治气候,皆容易领会。唯“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两句,意蕴深刻,最是吃紧,应细心体会。一株卓然挺秀之青松,诚然令人惊诧。而其之所以特异,乃在于众草不能有青松之品质。倘园中皆是青松,此一株自不足为奇了。一位人格高尚之士人,自亦与众不同。其实,这也是由于一班士人自己未能挺立人格。若士流能如高士,或者说人格高尚蔚然而为一代士风,则高士亦并非与众不同。依中国文化传统,“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人人都具备着挺立人格内在因素。“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人人都可以挺立起自己主体人格。可惜士人往往陷溺于私欲,难能“卓然见高枝”。正如朱熹所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附录引)渊明少无适俗韵,晚抱固穷节,自比青松,当之无愧。最后四句,直接写出自己。“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寒柯,承上文“凝霜”而来。下句,陶澍注:“此倒句,言时复为远望也。”说得是。渊明心里爱这东园青松,便将酒壶挂在松枝之上,饮酒、流连于松树之下。即使不到园中,亦时常从远处来瞻望青松之姿。挂壶寒柯,这是何等亲切。远望松姿,正是一往深情。渊明之心灵,分明是常常从青松之卓然高节,汲取着一种精神上滋养。庄子讲“与物有宜”,“与物为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分别见《庄子·大宗师》、《德充符》、《天下》篇),正是此意。“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结笔两句,来得有点突兀,似与上文无甚关系,实则深有关系。梦幻,喻人生之短暂,翻见得生命之可珍惜。绁者,捆缚也。尘羁即尘网,谓尘世犹如罗网,指是仕途。生命如此有限,弥可珍惜,不必把自己束缚在尘网中,失掉独立自由之人格。这种坚贞高洁人格,正有如青松。这才是真正主体品格。

渊明此诗之精神境界与艺术造诣,可以喻之为一完璧。上半幅纯用比兴,赞美青松之高姿。下半幅纵笔用赋,抒发对于青松之知赏,以及珍惜自己人格之情怀。全幅诗篇浑然一体,实为渊明整幅人格之写照。全诗句句可圈可点,可谓韵外之致味之而无极。尤其“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二句,启示着人人挺立起高尚人格,则高尚人格并非与众不同,意味深远,极可珍视。《诗·小雅·裳裳者华》云:“唯其有之,是以似之。”只因渊明坚贞高洁之人格,与青松岁寒不凋之品格,特征相似,所以此诗借青松为自己写照,境界之高,乃是出自天然。

饮酒的古诗词 15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代】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春色烟雨,作诗醉酒

酒中饮的是有家难回,有志难酬。

∶ 16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迁,鸟尽废良弓。

知识点归纳: 17

1、一诗中表现诗人恬静闲适的生活方式和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怀的句子;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形容超然物外的思想感情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表明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4、诗歌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心远地自偏”。

描写饮酒的古诗词 18

《少年行四首》

唐·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喝酒祝词 19

1、酒里是人生百态。

2、最想说的话在眼镜里关于酒的文案,草稿箱里,梦里和酒里。

3、流水的年华,铁打的兄弟。

4、多碰杯,常碰面。

5、把感恩倒进杯里,把兄弟放在心上。

6、把激情燃烧的岁月灌进喉咙里。

7、将所有的一言难尽,一饮而尽。

8、跳跃飞翔的感觉,酒里重燃。

9、约酒,是生活的释放,也是热血情谊的见证。

10、管他天南地北,喝一口就是朋友。

11、有随叫随到的朋友,有想喝就喝的酒量。

12、入口柔,不上头。

13、点地之间,酒香四溢。

14、一个人的生活,乐得微醺。

15、朦胧微醺,灵感却变得清晰。

16、在微醺中,把自己还给自己。

17、体温渐热,心意朦胧。

18、微醺间,与真挚美好的`自己,不期而遇。

19、一罐就到位。

20、高粱成熟了,美酒也在路上了。

21、尝后,便知乐趣所在。

22、因为喝了一盏酒,然后有了一首诗。

23、诗是美酒谱的曲,酒是高粱写的诗。

24、酿酒和文学一样,都需要发酵和沉淀,都需要经过千锤百炼。

25、爱酒的人总能在酒中找到消暑秘方。

26、曲乃酒之骨,好曲才能出好酒。

27、百味入酒,酒生百味。

28、与其说调酒是在制作产品,不如说是在创造回忆。

29、假如喝酒是一场考试,那考题一定是真心话,不然为什么,我都那么掏心。

30、初尝微甜,回味良久。

31、成年是白开水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32、一瓶酒,一把串儿,那是最好的时光。

33、同一个时代,同一瓶酒,或许还有同一个故事

34、人生的长河,我把酒当歌。

35、用心了的酒才真香。

36、世间所有的最好,都来不及刚刚好。

37、一瓶酒,它可以是一个人的宁静。

38、爱,使人丰盈,酒,填满脆弱的心。

39、每一杯酒里,都有新故事。

描写饮酒的古诗词 20

《和袭美春夕酒醒》

唐·陆龟蒙

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

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

描写饮酒的古诗词 21

《短歌行》

三国·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饮酒·结庐在人境 22

作者: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古诗鉴赏 23

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特立独行、卓尔不群的诗人,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了彭泽县令,过着隐居的生活。他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虽然“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日子相当清苦,仍然恬淡自如,只是酒在他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下面是饮酒陶渊明其十一鉴赏,欢迎参考阅读!

品读《饮酒》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②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悠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③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④

[译诗、诗意]

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欲要说明,却又忘记了语言。

[赏析]

陶渊明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只是到了他这一代,这个家族已经衰落了。他也断断续续做了一阵官,无奈靠山不硬,脾气却分外高傲,玩不来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终于回家乡当隐士去了。《饮酒》诗一组二十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 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所住的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

那么,排斥了社会的价值尺度,人从什么地方建立生存的基点呢?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叫作“自然哲学”,它一方面强调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是面对着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从本源上说,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在虚幻的、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名利中竞争、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满了一得一失喜忧无常的焦虑与矛盾。因而,完美的生命,只能在归复自然中求得。

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在诗里,就变成论文了;真正的诗,是要通过形象来表现的。所以接着四句,作者还是写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观,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中写到,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悠然见南山”,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闲适的状态,也是山的静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盈的乐曲。所见的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诗人好像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最后二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实际的意思,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表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

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像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对于少年人来说,有许多东西恐怕要等生活经历丰富了以后才能真正懂得。

描写饮酒的古诗词 24

《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

宋·苏轼

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喝酒祝词 25

1、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2、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同志可放心;能喝一斤喝八两,这样的同志要培养;能喝白酒喝啤酒,这样的同志要调走;能喝啤酒喝饮料,这样的同志不能要。

3、劝酒者起身敬酒,被劝者会说:“屁股一抬,喝了重来”,意让劝酒者再喝一个,此时劝酒者应对:“屁股一动,表示尊重”。

4、来时夫人有交代,少喝酒来多吃菜。

5、相聚都是知心友,我先喝俩舒心酒。

6、出门在外老婆交代,少喝酒、多叨菜,够不着了站起来。

7、路见不平一声吼,你不喝酒谁喝酒?——令打酒官司的人喝一杯

8、不贪污,不受贿,吃吃喝喝有啥罪?不吃不喝,怎么工作?人若不喝酒,白来世上走。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酒量是胆量,酒瓶是水平,酒风是作风,酒德是品德。有酒不喝白不喝,掏钱不是你和我。兴也罢衰也罢喝罢,穷也罢富也罢醉罢。

9、天蓝蓝,海蓝蓝,一杯一杯往下传

10、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与新老朋友共干一杯

11、上午是包公,中午是关公,下午是济公。吃半天,喝半天,酒足饭饱睡半天,要办的事等明天,天天如此赛神仙。喝得机关没经费,喝得伤肝又伤胃,喝得老婆分开睡,喝得告到了纪委会。多吃菜少喝酒,听老婆的话跟党走。公家出钱我出胃,吃喝为了本单位。

12、市场经济搞竞争,快将美酒喝一盅。

13、来时夫人有交代,少喝酒来多吃菜。

14、东风吹,战鼓擂,今天喝酒谁怕谁?

15、不会喝酒,前途没有;一喝九量,重点培养;只喝饮料,领导不要;能喝不输,领导秘书;一喝就倒,官位难保;长喝嫌少,人才难找;一半就跑,升官还早;全程领跑,未来领导。

16、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17、商品经济大流通,开放搞活喝两盅。

18、危难之处显身手,妹妹(兄弟)替哥喝杯酒。

19、感情铁不铁? 铁! 那就不怕胃出血!感情深不深? 深! 那就不怕打吊针!

20、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薄,喝不着;感情厚,喝不够;感情铁,喝出血。

21、会喝一两的喝二两, 这样朋友够豪爽!会喝二两的喝五两, 这样同志党培养!会喝半斤的喝壹斤, 这样哥们最贴心!会喝壹斤的喝壹桶, 回头提拔当副总!会喝壹桶的喝壹缸, 酒厂厂长让你当!

22、酒量不高怕丢愁,自我约束不喝酒。

23、跟着感觉走,这次我喝酒。——咳,没办法,喝了吧

24、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25、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连干三杯酒,你说苦不苦?

26、朝辞白帝彩云间,半斤八两只等闲。——好酒量,喝一杯

27、输了咱不喝,赢了咱倒赖,吃不完了兜回来

28、要让客人喝好,自家先要喝倒!

29、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

30、喝酒不喝白,感情上不来。

31、天上无云地下旱,刚才那杯不能算

32、一条大河波浪宽,端起这杯咱就干。——自饮一杯

33、男人不喝酒,交不到好朋友。

34、酒壮英雄胆,不服老婆管

35、日出江花红胜火,祝君生意更红火。——请经商下海者喝一杯

36、万水千山总是情,少喝一杯行不行?

37、百川到东海,何时再干杯,现在不喝酒,将来徒伤悲

38、少小离家老大回,这杯我请小姐陪。——与在座小姐对饮一杯

39、能喝一斤喝八两,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能喝八两喝一斤,党和人民都放心。喝得姑娘呸呸呸,喝得老婆背靠背;老婆去找纪检委,纪委说:该喝不喝也不对,我们也是天天醉。

40、若要人不知,除非你干杯

41、酒壮英雄胆,不服老婆管。

42、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大口喝

43、少小离家老大回,这杯我请小姐陪。

《饮酒》陶渊明 26

有一阵湿呼呼的露水味儿,透过窗户,钻进了鼻子。迎着金色的阳光,我信步跨出屋门,来到小院里。又是一个新鲜的早晨,空气清冷。一轮旭日从东面的山间爬了起来。

渐渐的,街道上热闹起来了,来来往往的路人,过往的车马,熙熙攘攘的人群,好一副热闹的景象。

片刻之后,回到小屋中,斟上一杯清酒,随性作几篇文章,不觉沉浸了美妙的仙境,僻静的山林,忽的,又好似来到了桃花盛开的桃林中。

酒醒了,我安然来到东篱边,随手采了几多菊花。秋日的菊花呀,又是一副灿烂的景象。悠然间,抬头望见了美丽的南山,或许,就有位老神仙住在那有着淡淡清清雾气的。山上吧!

在秋日的黄昏下,山谷中的微风带着丝丝凉意,裹着点点花香,向山的这头飘来。归巢的鸟儿们合群结伴飞回了家。

此情此景包含了多少的人生真趣呀,这时候,想要用一个词语去描绘这美妙的景色,却早已忘记将用什么语言去形容了。

饮酒的古诗词 27

《渭城曲》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离筵别席,劝君一杯。

酒中饮的是依依不舍,殷勤祝愿。

饮酒全文陶渊明 28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但却没有世俗交往的喧扰。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只要心志高远,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里面蕴藏着人生的真义,想要辨明,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作者简介】

陶渊明

(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他还是田园派的创始人。

饮酒的古诗词 29

月下独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问刘十九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金陵酒肆留别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凉州词

朝代:唐代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饮酒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长命女

朝代:五代

作者:冯延巳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

一愿郎君千岁,

二愿妾身常健,

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饮酒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山中与幽人对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九日送别

朝代:唐代

作者: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自遣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