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旦,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笑容,这个元旦你是怎么过的?让我们画一幅元旦手抄报庆祝一下吧!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时光的车轮又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痕。伴随着冬日里温暖的阳光,20xx年元旦如约而至。
在缤纷的焰火和欢快的乐曲中,新的一年向我们走来。辞旧迎新之际,我们总是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在新的一年,我们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要做,有许许多多的任务要去完成,我们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新年的礼花也即将起,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将沉醉于新年的喜悦中。当然,为了活跃校园氛围,我想,我校将在元旦前后举行了一个“庆旦,迎新春”的活动。到那时,优美的歌声将会在美丽,欢乐地校园回荡;同学们的心情也会如同海浪般跌宕起伏,同学们将会在新的一年里焕发光彩,“更上一层楼”!
同学们,让我们在这即将到来的新年里一起拼搏向上,为美好的明天奋斗吧!
我这人很特别,不像有些人喜欢安静,哪里热闹我就往哪里钻。我最喜欢过新年,人们在过年时,贴春联,看春节联欢晚会,放鞭炮,放烟花,吃火锅……新年真热闹!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元旦到了,送你一篮水果,愿你:苹安福贵,橘祥如意,梨想事成,杏福快乐,柿事顺利,核家欢乐,梅有烦恼,甜如甘蔗,幸福如葡萄,请笑纳!下面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元旦手抄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元”分让我们在今生相遇,“旦”愿快乐与你相伴朝夕,“祝”福好运在你周围汇聚,“吉”使遥远却依然牵挂你,“祥”念未随时光般远去。
“元”有初始之意;“旦”指天明之时。一九四九年全国政协将阳历1月1日确定为“元旦”。推理严密、证据确凿,所以我祝你元旦快乐,你就不要推辞了!
20xx年第一天,许下第一份愿望吧,闭上眼睛,双手合十,心中默念,梦想成真。有期待的生活是快乐的,有憧憬的日子是惊喜的。元旦快乐!
元旦到了,祝你在新的一年里:春季像花一样漂亮,夏季像水一样清凉,秋季像果实一样成熟,冬季像火炉一样温暖。二十四节气,节节欢喜;一十二月份,月月平安。
大红灯笼高高挂,挂出吉祥;欢歌笑语阵阵飘,飘出喜庆;鞭炮礼花声声响,响出美好;真挚祝福条条发,发出心声:祝你元旦乐翻天,欢天喜地笑开颜!
大财,小财,意外财,财源滚滚;亲情,友情,爱情,情情如意官运;福运,财运,桃花运,运运亨通。元旦到来之际,送上我最真挚的祝福:元旦快乐!
打开问候的盒子,放飞祝福的心愿,响起温馨的旋律,感觉温暖的空气,20xx年元旦,祝福你,愿你新的一年事顺心顺人顺情顺,一切顺,元旦快乐!
辞旧迎新元旦到,祝福赶忙报个到,快乐进入人生道,幸福惬意心里倒,事业登上好运岛,生活舞出吉祥蹈,元旦到,愿你福到,运到,开心到,元旦快乐!
辞岁迎新同欢乐,欢庆时刻送祝福。快乐好运全涌来,财源滚滚挡不住。平安健康把你绕,幸福美满把你罩。短短信息深祝福,浓浓情意把你围。祝你元旦节快乐!
“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相传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 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
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 解放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政府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在我国,还列入了国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说来也巧,今年我的生日是1月2日。同学们为了欢庆元旦,也顺便帮我庆生,于是决定在元旦那天晚上狂欢,并静静等待凌晨十二点的到来。那天晚上发生的一切就像印章一样刻在我的心上,那么刻骨,那么铭心。我想,等到我四十岁生日时再来回忆这段快乐生活,我会说:那是我们最美的时光!
时间很快来到了元旦这天。晚自习后我们早早地回到了宿舍,洗刷完,我们便围坐在拼好的小桌子旁。开一盏灯,让橘黄的灯光倾撒下来,充盈满室的浪漫,好不温馨!
按照顺序坐定后,我们开始了第一项活动:狂吃。桌子上摆满了我们早先去超市“扫荡”的零食,整整的一大桌,旁边还有可口的果汁和可乐。我们挑选着自己爱吃的零食,并不时地聊上几句。吃饱喝足以后我们就谈自己的理想,有的说相当设计师,希望将来有更多的人穿上自己设计的服装;有的说相当建筑师,最喜欢看着自己的作品出现在城市中;有的说想办慈善机构,希望帮助更多的贫困山区的孩子,让他们可以学习知识……
我们在欢畅的讨论着我们的未来,不觉间时间的脚步已来到11:55。“快点快点,要十二点了”、“哎,知道了”大家手忙脚乱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蛋糕,点燃蜡烛,静静地等待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十、九……”我看到好友们那真挚的脸庞,感觉自己真的好幸福。“五、四……”我不知道将来的我们会不会还在一起,但是谢谢你们一直的陪伴。“三、二、一!”“生日快乐!”“耶,你又老了一岁了哦!”听到朋友们的祝福,我真的很高兴,同时也很庆幸。谢谢上天赐予我这么多可爱真诚的朋友。
元旦放假,同学们都出去玩儿了,我没法子,只能留在体育馆,因为我要参加黄岩区少儿艺术团庆祝成立15周年的迎春晚会。这几天正赶上冷空气,气温非常低,几乎是呵气成冰了,但是演出依然要正常举行。
我参加了好几个节目的演出,其中最主要的是小组表演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首歌讲了妈妈在万恶的旧社会的痛苦生活,妈妈本来就没吃没穿的还要忍受地主老财的欺压,为他干苦活儿。而我就演这个“可怜的妈妈”。
彩排的时候,我一直找不到感觉,因为还裹着大棉袄,身子暖呼呼的,一看见地主大摇大摆,“肉笑皮不笑”的样子,就忍不住“哈哈”地狂笑起来,完全不符合主题,把“悲催”的妈妈变成了“乐天”的妈妈。其他演员也跟着笑场,排练中断了好几次。
但事情哪有我想象的那么好?!演出正式开始的时候,我换上了单薄的演出服,一套破破烂烂的短袖小褂和蓝色中裤。一上场我就感受到了“冬天的风雪狼一样嚎叫”,冻得我牙齿直打架,但是我还是认真地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做下去。当她们唱到妈妈“又冷又饿跌倒在雪地上”的时候,我也差不多“又冷又抖”地要晕倒在舞台上了。后来,“经过了多少苦难的岁月”的“妈妈”站起来“盼到今天的好光景”时,我本应笑着演唱,但平时一向要笑的我怎么使劲也没法在被冻成“冰块”的脸上挤出笑容。
这场寒冬里的演出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要当一个好演员可真不容易啊!